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15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28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40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50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为社会本位论;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称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 班集体

【答案】班集体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共同活动中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在外力(包括学校、教师等)组织下建立班级,确定目标; ②建立学生组织领导核心; ③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果发生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力量与手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中的生活实际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 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 三是社会实际。教师积极开发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学生体验过程,获得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

4. 课程

【答案】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

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教育行政人员、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专家,以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

5.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一种教育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从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

,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向善”、“粹美”

种自由人格,造就活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6. 学校教育

【答案】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含有目的、内容、制度、力法等力-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7. 美育过程

【答案】美育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进行的,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8. 教育的生产性

【答案】教育的生产性是教育的一种属性。它主要表现为: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人要成为生产力,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教育。②教育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改进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劳动者质量的标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生产工具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动。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动并在现代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③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要通过教育。教育不仅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而且担负着创造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

二、简答题

9.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以下三个: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10.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案】(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①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②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③教育措施(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措施是指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2)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