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713中国音乐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华彦钧
【答案】华彦钧是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18岁时就己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岁时双目失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3. 贺绿汀
【答案】贺绿汀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4. 《台湾舞曲》
【答案】《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5. 《教我如何不想他》
【答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
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6. 萧友梅的《问》
【答案】《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二、选择题
7. 1934年获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的钢琴曲名是( )。
A. 《牧童短笛》
B. 《摇篮曲》
C. 《到敌人后方去》
D. 《游击军》
【答案】A
【解析】《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8. 抗战后期,( )创作了一首带有民间说唱风格的讽刺歌曲《茶馆小调》。
A. 舒模
B. 费克
C. 宋扬
D. 孟波
【答案】B
【解析】《茶馆小调》,长工词,费克曲,作于1944年底。歌曲采用民间说唱叙事歌曲的风格,由二个部分构成。说明了当时人们已是那样地蔑视国民党反动派,连讽刺也不必转弯抹角,而是燃起愤怒的烈火,要把那些扼杀言论自由的独裁者焚毁。
9. 《共产儿童团歌》是根据苏联少先队歌曲( )的部分曲调填词而成。
A. 《梦见家乡和母亲》
B. 《离别爱人》
C. 《在簧火旁》
D. 《家,可爱的家》
【答案】C
【解析】《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共产主义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在
簧火旁》。旋律抑扬顿挫,咏唱回环往复。全曲六个乐句,每三个一组,在结构上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旋律各节对应,音调由弱到强,反复咏唱,形成了照应,烘托了情感,使全曲始终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具有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质蕴含。
10.抗战歌曲《嘉陵江上》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端木蔚良,贺绿汀
B. 贺绿汀,端木蕻良
C. 潘国渠,冼星海
D. 安娥,冼星海
【答案】A
【解析】《嘉陵江上》是端木敷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独唱曲。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反抗侵略者“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对当时的抗日救国运动起到了鼓动号召的作用。该曲曾经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了抗日战场,成为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抗日歌曲。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运用了西洋歌剧咏叹调与朗诵调的艺术特点,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同时又很好的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声韵和节奏,使这首歌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直传唱至今。
11.乐歌《黄河》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石更、辛汉
B. 杨度、辛汉
C. 石更、沈心工
D. 杨度、沈心工
【答案】D
【解析】《黄河》,1904年杨度作词,次年沈心工作曲。歌词为:“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鸟梁海,策马鸟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饶吹,观我凯旋。”
12.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的获奖影片《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歌是由( )作曲的。
A. 贺绿汀
B. 任光
C. 聂耳
D. 刘雪庵
【答案】B
【解析】《渔光曲》由安娥词,任光曲,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质朴真实的歌词的委婉惆怅的旋律鲜明地描绘了30年代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音乐中饱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