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鲁迅“立人”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鲁迅;“立人”思想;语文教学;“立人”教育

  摘要


       众所周知,鲁迅是一个顶着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个光环的知识分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世人对其形象的主要定式。但是一个完整的鲁迅远不止如此。鲁迅是一个永不回避的历史见证者,他目击身历了清末乱局、辛亥革命、军阀混战、黄埔北伐,以及国共分裂、清党悲剧、日本侵华等一连串中国近代史上掀天揭地的巨变。在风云变幻中的他秉笔直书,言其所信,孤怀独往,昂然屹立;鲁迅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从始至终关怀和呵护着受侮辱、受损害的苦难民众。这种终极关怀尤其体现在他的小说里,彷徨中他用自己的韧劲、坚毅对国民性进行着持续的批判、摧毁,发出“救救孩子”、“立人”的急切呐喊。鲁迅同时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1909年鲁迅留日回国后,就走进校园、登上讲台开始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此后三十年,他一直以教育界和文艺界为阵地进行着鏖战,教育几乎贯穿了他的大半个人生。鲁迅一生中以“立人”为己任,通过教育、启蒙一直实践着他“立人”思想,在孤独、寂寞、绝望中用自己的生命追寻着他的 “人国”梦。

      立人离不开教育。然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强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实现教育立人的目的,语文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构建学生精神世界为宗旨,从正身、立行、修心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基于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困境和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鲁迅小说中所展现的探索国民性、寻求人的解放出发,去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渗透立人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