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807社会保障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案】(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是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额(即二)。如图所示,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 点,则E 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效用。
消费者的均衡
2. 试述资本的供给曲线。
【答案】资本是在经济生活中,厂商为从事生产而投入的除土地和劳动之外的厂房、机器、工具等要素。资本的数量是可变的。因此,资本供给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 资本所有者拥有多少资本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两方面进行分配的问题,也可以进一步看成是消费者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的结果。这就是消费者的跨时期消费决策,以使自己的总体效用最大化。在确定消费者愿意在资本市场上提供多少资本数量
之前,要首先确定消费者所愿意拥有的最优资本数量及其变动情况。可以由消费者的跨时期消费决策推导出其最优的资本拥有曲线。消费者的最优资本拥有曲线就是指市场利率与消费者的最优资本拥有量之间的关系。消费者通过跨时期消费决策选择了自己的最优资本拥有量,而为了使这些资本能够获得等于实际利率R 的报酬,他们就会将这些资本在资本市场上全部借贷出去。因此,消费者的资本拥有曲线也就是其资本供给曲线。
根据对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来说,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储蓄也会被诱使增加,从而贷款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与劳动的供给曲线的情况相同,当利率处于很高水平时,贷款供给曲线也可能向后弯曲。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市场的利率都是比较低的,一般不会大到足以使得资本拥有曲线向后弯曲。所以,可以推出消费者的资本供给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消费者的资本供给与市场利率是同方向变动的。如果我们将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资本供给曲线简单地水平相加,便可以得到市场的资本供给曲线。市场的资本供给曲线与消费者的资本供给曲线一样,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 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案】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不同的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其原因在于: (1)小同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小同。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小,因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大。
(2)不同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不同。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J 胜就越大; 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不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不同。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比如羊毛有广泛用途,其价格的提高,必然会从多渠道影响对羊毛的需求,从而使需求以较大的幅度减少。
(4)不同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比重越大,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因为消费者比较重视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比较敏感。
此外,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二、计算题
4. 牧民A 和牧民B 在同一块地放牧。假设:如果这块地上有20头牛,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4000元牛奶; 这块地上有3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3000元的牛奶; 有4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2000元的牛奶。牧民购买一头牛的成本为1000元。显然,如果在这块地上放牧更多的牛,每头牛能吃的草就少了,牛奶产量也就少了。
(1)设牧民A 和牧民B 每人可以买L=10头牛,也可以买L=20头牛。如果是一次性非合作博弈,计算并画出牧民A 和牧民B 的净得益矩阵图示。
(2)给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并说明理由。
,放牧的牛数不受限制,若干年(3)放松本题的假设,如果这块地成为放牧公地(共有地)
后结局会如何? 为什么?
【答案】(1)①牧民A 和牧民B 每人买L=1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产出4000元的牛奶,牧民购买一头牛的成本为1000元。
所以,放牧每头牛可以带来利润
牧民A 和牧民B 的利润都是
此时,牧民A 的利润为
牧民B 的利润为
此时,牧民A 的利润为
牧民B 的利润为
此时,牧民A 和牧民B 的利润都为
牧民A 和牧民B 的净得益矩阵如表所示。
表牧民A 、牧民B 的净得益矩阵
。 。 ; 。 。 。 ②若牧民A 买L=10头牛,牧民B 买L=2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产出3000元的牛奶。 ③若牧民A 买L=20头牛,牧民B 买L=1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产出3000元的牛奶。 ④如果牧民A 和牧民B 每人买L=2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2000元的牛奶。
(2)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牧民A 买20头牛,牧民B 买20头牛)。理由如下:
,对于牧民A 的策略选择而言,当牧民B 选择“买10头牛”时,牧民A 会选择“买20头牛”
因为当牧民B 选择“买20头牛”时,牧民A 会选择“买20头牛”。
同理,对于牧民B 而言也是一样,所以,“买20头牛”是两人的占优策略。策略组合(牧民A 买20头牛,牧民B 买20头牛)达到了一种均衡状况,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所以,(牧民A 买20头牛,牧民B 买20头牛)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放牧的牛数不受限制,则会导致“公地的悲剧”,(3)如果这块地成为放牧公地(共有地)
即最终两人的净收益为零,并且牧场被破坏。理由如下:
牧民A 和牧民B 在同一块地放牧,由于公地的蓄草量固定,放牧收益服从报酬递减规律。 图中,AB 线是放牧牛群的平均收益,MR 代表边际收益曲线。OA 线表示放牧每头牛的成本固定。如果整个土地完全由私人排他性占有,那么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即放牧每头牛
,可确定O 是最优化放牧量,但由于每个成员都有同等的放牧权,而从单个成员的角的成本OA )*
度看,增加放牧量有利可图:直到他放牧一头牛的收益等于成本时,公地总的牛群规模达到O ´,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