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德语口译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古时姓与氏是分开的,以区别血统和子孙,二者混合为一大约是在( )时期。

A. 先秦

B. 秦汉

C. 魏晋

D. 隋唐

【答案】B

【解析】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到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二者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氏原有的区别己经毫无意义了。

2. 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会试之后,经过朝考才能分配官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对范进参加( )的描写。

A. 院试

B. 乡试

C. 会试

D. 朝考

【答案】B

【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朝廷录用之意。中举以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们称作“老爷”,既可以参加会试,继续上进:也可以要求担任教职,去做学官,甚至还可以参加大选,候补知县。《儒林外史》描写的“范进中举”,指的就是乡试。

3. 郑和曾经(_____)次下西洋。

A. 三

B. 五

C. 七

D. 十二

【答案】C

【解析】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受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

4. 我国“四大菜系”指的是( )

A. 鲁、川、淮、粤

B. 川、湘、苏、粤

C. 鲁、川、闽、粤

D. 川、粤、苏、浙

【答案】A

【解析】“四大菜系”,即鲁、川、淮、粤。鲁菜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是齐鲁文化的结晶。传入北京地区以后,鲁菜很快进入宫廷,与大漠风味和其他风味融合吸收,形成北京地区的宫廷菜。川菜比较接近大众,家常气息较浓,调味多种多样,尤以风味小吃著称于世。虽也有高档菜肴,但多数能雅俗共赏。淮扬菜发源地为淮阳苏州一带,物产丰盛,商贾云集,号称“鱼米之乡”,因此菜肴讲求富丽,是一种“富”菜。粤菜则因地处南海大门,饮食方面受到外国影响较久,吃的领域比较广泛。

5. 以下姓氏中,其来源与官职有关的是( )

A. 姜B. 韩C. 史D. 孟。

【答案】C

【解析】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6. 在以下办学形式中,类似今天私立大学的是( )。

A. 太学

B. 国子监

C. 书院

D. 私塾

【答案】C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实,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7. 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被称为( )。

A. 红教

B. 黄教

C. 白教

D. 花教

【答案】B

【解析】格鲁派,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8. “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 )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

A. 龚自珍、魏源、康有为

B. 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D. 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答案】C

【解析】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

9.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 )。

A. 云南元谋

B. 浙江余姚

C 内蒙赤峰

D 河南安阳

【答案】B

【解析】考古证明,大约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而且己开始用骨制农具耕作。

10.西藏在( )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A. 唐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解析】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其中新设立岭北(蒙古)、辽阳(东北)、甘肃、云南四行省,西藏也在此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11.战国时期著名的“下学宫”是当时( )的宫学。

A. 楚国

B. 齐国

C. 赵国

D. 魏国

【答案】B

【解析】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稷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