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是否有新意?
【答案】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有无新意可以从以下三要点入手:
(1)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
凡是新近发生的、出现概率较小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变动,对读者来说含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因而具有新意。可以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一稿,表明到1956年上海用人力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同在此之前报道人力车大大减少的稿件相比,更具有新意,因为它表明使用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时代己近开始。
(2)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稿件内容的新与旧,是从读者的未知程度来判断的,那么影响读者知与未知的重要条件就是新闻媒介的传播。某一内容传播越多,读者也就知之越多; 反之,则越少。因此,凡是从未传播或传播较少的,就含有新意。因此判断传播情况,一定要同读者实际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少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读者的未知程度,才能把握所写内容对读者来说是否有新意,以及新意的大小。
(3)从外界环境的变动去判断
有些事实本身并未变,但由于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这些事实存在的状态是否会改变,产生了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即未知因素)。此时,重申这种状态不会改变就成了新闻。如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政府重申人民币不贬值。当时,宣布这种“不变’夕,有利于消除读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正是新闻的功能所在。同时,环境有变,与此相关的事物本身状态未变,这“有变”与“未变”形成强烈的反差,本身即含有新意。
2. 为什么要重视调查核对? 哪几种稿件特别需要调查核对?
【答案】(1)要重视调查核对的原因调查法是新闻编辑针对新闻稿件中有关事实表述中存在的疑点,对当事人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的一种改稿方法。
有些新闻稿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仅仅靠分析法和核对法还不能明确判断,比如稿件中涉及对一些现场情况的描写、对当事人的采访等,没有相关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无误,编辑就要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针对报道中的疑点进一步进行调查。通过对事物的直接了解与再认识来检查稿件是否存在错误,不但能发现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往往还能杜绝整个报道的失实。采用核对法和调查法,又可以进一步澄清或改正采用分析法所发现的疑点和破绽。
(2)特别需要调查核对的稿件
①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如重大典型、重大成果和发明,牵连重大政策问题的稿件。这类稿件由于社会影响大,务必准确无误。
②批评性稿件。这类稿件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挑剔,只要有一点内容与实情不符都可能招来官司,必须注意调查核实。
③新作者的稿件。由于编辑对新作者的为人与采访写作风格不了解,加之不少新作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不甚明确,在稿件中“犯规”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因此对他们的来稿应多加调查核实。
④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有些通讯员和撰稿人在采访写作中经常犯有主观猜想、以文学创作手法写稿的毛病,对这些人的稿件,编辑要格外小心谨慎。
⑤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由于新闻是对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现象的报道,时间变了,情况也可能随之变化,因此在发表这类稿件时,必须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作出相应的修改。
3. 请简述全媒体背景下图片应用的变化。
【答案】(1)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产生发生了变化。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但是角色和工作模式有转变。摄影记者转变成图文影并重的全能记者,并也开始从事图片编辑,另外专题摄影报道也是其优势。网民和手机拍客也为媒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图片。
(2)全媒体背景下,图片运作机制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图片运作机制一般可概括为:一个中枢、一张网、两大支柱、三扇窗。
①“一个中枢”,是指很多报社己经设立的图片中心或视觉中心。
②“一张网”,是指数字化图片管理系统,把图片中心的电脑同编辑记者的电脑、签约摄影师和拍客的电脑联结在一起,实现图片信息的实时有效传递。
③“两大支柱”,是指既要注重专业摄影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又要注重社会摄影队伍的挖掘和培养。
④“三扇窗”,是指把经过选编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报纸、互联网、城市街头的大型LED 显示屏提供给广大受众。
4. 简述新闻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产品设计,是我国新闻媒介全面走向市场之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闻编辑人员正在探索中的一项宏观新闻业务。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新闻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产品设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在新闻产品设计中,都需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
(1)公益性原则
公益性,是新闻产品作为公共文化产品所特有的属性。新闻不同于一般普通商品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思考与判断正在发生的一切提供事实依据,新闻传播直接影响社
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人们的立场、态度、思想和行为。无论中外,新闻产品的公益性特点都得到了广泛认同。所以,新闻产品设计首先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追求产品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质,不因追逐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指新闻产品针对受众的需求而设计,让用户感觉合乎心意、使用方便。新闻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和信息,编辑在设计新闻产品时要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不同个体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媒介接触习惯等,提供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并让其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3)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指一种新闻产品与其他新闻产品之问具有明显的差异。随着传媒技术发展,媒介市场会进一步分众化,并逐步向个性化定制转变。新闻产品设计需要充分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运用各类信息渠道和终端,特别是利用与社交网络的融合,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产品。
(4)品牌拓展原则
品牌拓展,指新闻产品设计具有品牌意识,充分开发媒介的优势资源,使新闻产品具有可以延伸和拓展的社会价值及经营价值。传统媒介的数字化催生了新闻生产的“全媒体”战略,新闻产品已经突破传统的单一媒介形态,向多种类、系列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由新闻产品延伸出的社会服务及各类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新闻产品设计应在媒介融合的视野下,以整合资源为基础,以品牌拓展为目标,不仅重视每一产品的独立价值和个性,还要通过对全部产品的整体规划和融合性设计,使产品与产品之间产生相互联系,进行协同运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这也是媒介组织打造产品链、提高新闻传播水平和媒介经营水平的必由之路。
5. 报道策划的类型。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在不同类型的媒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新闻报道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分类:
(1)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进行分类
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可分为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和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①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对这类新闻的报道策划可以提前进行。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存在的难点有:
a. 容易形成固定的选题和报道模式,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比较难。
b. 要在报道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也比较难。
c. 新闻受众对这类报道接触较多,以往报道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容易造成受众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对他们接受新闻信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非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