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801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寡头垄断
【答案】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头市场”、“寡占”、“寡占市场”,是指某种商品的绝大部分,山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每个厂商在该行业的总产销量中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以致其中一家厂商的产量或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该种商品价格和其他几家厂商的售销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相互竞争。
(2)这些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产品,也可以是差别产品。
(3)存在市场势力,但取决于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是合作还是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常常带有博弈性质。
(4)新企业的进入有障碍。
寡头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寡头又可以分为纯粹寡头和产品差别寡头。生产完全相同产品的几个厂商称为纯粹寡头。生产具有差别产品的几个厂商称为差别寡头。两种类型的寡头都不是完全垄断者,但每个厂商都可以对价格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寡头比完全垄断更普遍。同其他三种市场类型相比,寡头垄断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各个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性。
2. 外向型经济
【答案】外向型经济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属狄义范围的经济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进日替代与出日替代相结合,并以出日替代为主; 其资金利用是以外援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产业结构是以工业为主。
3. 社会消费水平
【答案】社会消费水平,即消费需求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它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一定时期所形成的社会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受到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制约,此外还受到一系列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消
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
(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较高的层次。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增加消费品和劳务的数量,而且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水平包括消费质量在内。社会总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居民个人消费。社会消费水平的变化会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规模进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产生影响。它是分析社会总需求的规模时所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
4. 经济发展
【答案】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经济发展不包括也不应该包括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尽管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影响。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5.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是指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具体来说,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在技术进步以及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有哪此形式? 并做简要叙述。
【答案】(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土地的优劣不同是产生级差
地租的客观条件。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的源泉。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小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些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
(2)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且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构成级差地租工的超额利润一般在租约内做了规定,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构成级差地租II 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当租约期满,签订新租约时,就会通过提高地租额而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经常为了租约长短与租额多少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两个剥削阶级集团在瓜分剩余价值上的矛盾。
7. 运用本章分析的社会总供求关系的原理,分析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运行出现的新问题。
【答案】(1)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成为2008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尤其是出日,倍感压力。在外需回落、利润下滑、房地产市场反向调整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固定投资也开始出现下滑,同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
到了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上行动力正在逐渐削弱,而下行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虽然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针对以上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我国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进行了‘些灵活调整,2008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己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以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