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讨论感知环境是否是旅游地的宣传促销的理论基础。

【答案】(1)环境感知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人们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与地之间的关系。

(2)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且只注重人类活动和环境后果的倾向。

(3)人们还可通过人与环境间的知觉、认知、激励及行为和行为力一式、行为原动力、决策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并融入心理因素,将地理学对行为的人的思考推向深层次领域,从而为人一地之间的协调或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它是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能论,生态论,文化决定论等重要人地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美。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

【答案】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中,汉语普及程度高,在中小城镇上交往的场合也多用汉语,而在当地土著居民家庭,特别是妇女之间,汉语的使用就大为减少; 在乡村中,政府部门的干部及服务部门人员使用汉语,农民中则很少使用。即该地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

在美国,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它首先于1949年出现在西部的西雅图。由于其设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加上停车免费,货物齐全,自由选择,价格便宜,购物方便,一出现就很有吸引力,为广大顾客所接受,发展十分迅速。在西雅图出现的前五年,除西部外,购物中心还出现在中西部、东北部,大多是出现在特大城市。到第二个五年结束时,几乎每个百万人口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购物中心。到1970年,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购物中心。由此可见,购物

中心的传播主要受城市大小影响,与地理距离无关,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3.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答案】(1)社会生态方法的概念

社会生态方法即把人类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体,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环境,又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人类的环境。这种辩证的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一一人地关系,避免把人类和自然界看成对立的两极。

(2)社会生态方法用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将人文地理空间看作重要资源

人文地理空间与人类活动有关,从社会生态学来看,就成为重要的资源。占据优越的生态位置的人群,往往占据着优越的社会地位。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上的热点地区往往就是生态位置优越之处。个人、企业、集团,拥有有利的生态位置和生态空间,就拥有接近各种资源的便利性,便于在劳动和生产的空间分工中占据高层次、高效益的位置,便于了解市场信息和销售产品。

②将竞争机制引进人文环境研究

社会生态位既有社会生活空间的意义,又有强调人群或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的含义。两种人群处于相同的生态位就必然产生竞争,而社会竞争的人文地理意义是利弊兼有的。竞争各方转移到与对手不同的生态位去,意味着开发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新地区,促进了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但是,过度竞争使各方消耗能量太多,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人文地理在分析社会生态位的基础上,应把握住竞争的度。人文地理研究社会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对当前我国及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使人文地理综合平衡研究定量化

社会生态方法将技术链作为人文地理研究的手段,根据技术链网可以进行投入一产出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将所有不同的产业部门联系在一起,从各部门中间产品入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列昂惕夫逆矩阵,就能求出其他方法所不能求出的部门间间接消耗,从而可按完全消耗有效调控经济平衡。这种方法提高了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科学性,这种思路也可用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综合平衡研究。

④发挥人文地理在生态经济研究方面的作用

生态经济方法不仅涉及经济地理领域,还涉及社会地理领域、环境地理领域等人文地理研究的各方面。人类从生态经济部门着手,实质上是要协调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关系。社会生态方法使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用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技术作为中介在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连结祸合关系,最终从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相适应等方面评价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

4. 论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答案】(1)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世界被看作一个市场,在不同国家寻求同质的细分市场,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标准化的经销组合。驱使企业全球化的动因:

①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得世界统一市场加速形成,尤其是由于国家之间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使各个国家的市场日益变成全球市场。

②人们在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等方面日益接近,以致全球变成了一个共同的消费市场。

③技术环境的改善使全球市场信息的传递和标准化产品的设计、生产称为可能。

④市场规则和技术标准化越来越统一化、一体化。

⑤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似点演变成“公共的全球文化”。

(2)本土化

本土化就其实质而言是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市场相关环境的适应过程。驱使企业本土化的动

因有:

①跨国公司经营面临着小同的环境。

②不同背景下消费需求的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③受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跨国公司实行标准化的产品分销特别困难,只能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分销策略。

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价值差异正在变大,种族意识和民族情绪正在普遍增强。

二、论述题

5. 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

【答案】(1)工业发展的意义

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②为国民经济各部分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③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④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2)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意义

①第三产业与工业

第月产业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与第一二产业的空间格局有紧密联系。商业、商品交换等参与产品流通、分配、交换的各环节,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推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产业部门都是为了保证第二产业生产和在生产活动持续进行而各自运转。

②第四产业与工业

第四产业,又称信息产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第五产业与工业

以精神文化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第三产业下游化的产物。

6. 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答案】(1)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

①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②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③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④后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高,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2)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评价环境决定论思想尽管流行时间较长,但是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始遭到许多批判,影响大为削弱。地理学家认识到,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历史诸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并不起决定性的影响。在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