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清末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

A. 蒙学堂

B. 蒙养院

C. 蒙养园

D. 幼稚园

【答案】B

2. ( )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摇篮”。

A. 天津水师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浙江船政学堂

D. 福建船政学堂

【答案】D

3.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

A. 教育独立

B. 教授治校

C. 思想自由

D. 文理沟通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考查。教育独立、教授治校、思想自由、文理沟通都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而思想自由是其核心观点。“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另一种表述。这道题告诉我们,要多加注意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4. 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赫胃黎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了解和对其他占典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这道题也算是比较简单的。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兵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洛克的“绅士教育”这样的传统教育,强调科学知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部

,要求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为“实分。而且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在的,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5. 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分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分为“好孩子”“尊重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两个阶段; 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定性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6. 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

A. 集体教育模式

B.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体谅模式

【答案】B

【解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其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并建立的。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判断问题,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儿童主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体谅模式则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价值澄清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学习模式则强调学习和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影响。这道题的关键词是道德思维方式,按照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排除其他选项,选择B 。

7. 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

A. 《论语》和《孟子》

B. 《论语》和《中庸》

C. 《孟子》和《中庸》

D. 《孟子》和《大学》

【答案】D

【解析】“致良知”说是土守仁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人都有“不待学而有,不

,也就是天理。但“良知”在圣人和一般人之间是小同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待虑而得”的“良知”

是因为天理纯全,良知常在; 而一般人良知常被私欲所蒙蔽,处于不显露的状态,要想除掉私欲,

,以实恢复本心,必须有个为善去恶的“致良知”的功夫。“致良知”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

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顺应良知,扩充良知的过程。《大学》的目的就是和为学做人的目标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主张学习,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的首要仃务就是“明人伦”就是“求放心”。可见,土守仁“致良知”的这个命题就是创造

性的综合自《孟子》《大学》。《中庸》主要讲了性与教,道德的最高原则(中庸)、修养的途径(自明诚与自诚明,尊德性与道学问)、学问的步骤(学问思辨行)等问题。

8.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

A. 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 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 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 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9. 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A

10.明朝科举考试中,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的是( )。

A. 乡试

B. 礼部试

C. 会试

D. 殿试

【答案】C

11.在问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一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