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旅游学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乘数
【答案】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来访游客在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停留期间的消费(即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直接效应+继发效应)大小的系数。比较常用的乘数类型有三种:①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这一乘数旨在测量来访游客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日的地经济活动的影响;
②收入乘数。这一乘数旨在测量来访游客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日的地净收入或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
③就业乘数。这一乘数有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某一特定数额的游客消费所创造的全部就业人数; 表示由某一特定数额的游客消费所带来的直接旅游就业人数和继发性就业人数这两者之和与直接旅游就业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可随意支配收入
【答案】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实现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3. 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指‘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一净出口一净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1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状况。
4. 可进入性
【答案】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特别是同主要客源市场地区)的交通联系以及该地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一个地区旅游开发的成功无疑至关
重要。即使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再好,品位再高,如果该地的交通运输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作为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对象物的市场价值也将难以实现。
5. 国内旅游
【答案】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根据旅游者是否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停留过夜,将国内旅游活动进一步划分为过夜的旅游活动和不过夜的国内一日游。国内旅游优于出国旅游的方面主要有:
(1)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国旅游
①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一般相对较短,因而旅途所需时间较少;
②旅游费用较低;
③基本不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
④不涉及办理繁杂的旅行手续等。
(2)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领先于出境旅游需求,面向国内需求市场的国内旅游业务也相对比较容易发展。
6.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答案】目前世界各地政府都在以不同形式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干预。政府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的必要性表现在:
(1)旅游企业所有权的分散性及其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决定了各旅游行业或企业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因而这一问题只能靠政府有意识地进行干预才一有可能得到解决。
(2)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供这些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政府的责任。
(3)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4)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5)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总之,由于旅游业结构的综合性以及整体旅游产品集合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政策目标不可能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行为去实现。
二、简述题
7. 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案】纵观近些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发展,无论是在旅游人次上,还是在旅游消费总额上,都己大大超过入境旅游市场。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目前我国国民中多数人的旅游支付能力仍比较有限,加之带薪年假制度在我国尚未普及,多数人所拥有的闲日段时间仍很分散,所以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多表现为短程旅游。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在国内旅游活动中,绝大多数旅游者都不使用旅行社提供的商业性服务。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从全国国内旅游消费开支总额看,从1978年的18.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285.86亿元,可见增长速度很快。但国内游客人均消费额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说明,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目前仍属于人次规模扩张型,在质量上仍显较低。
8.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