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萧梁帝王文艺研究

关键词:萧梁帝王,军旅集团,士族,文化繁荣,儒学复兴,文学自觉

  摘要

  南朝四代,梁朝文化最盛。梁代文化为何如此繁荣?正如李延寿所 说:“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又如《隋书·经籍志》 所言:“梁武敦悦诗书,下化其上,四境之内,家有文史。”萧梁帝王不仅热衷文 化,躬自创作,文章繁富,非一般帝王能及,而且还积极鼓励士人参与其中。梁代 文化繁荣实赖萧梁帝王大力提倡,然萧氏为侯景与西魏所灭,后代论者往往因此 而略其文化成就。近年来“宫体诗”已成学界研究热点,然而“宫体诗”实际上 仅为萧梁帝王文化之冰山一角,学界缺乏对萧梁帝王文化贡献的全面总结,这种 管中窥豹式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仍需商榷。有鉴于此,本文力图以史实为依据,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萧梁帝王的文化功过作一全面考察。 本文分以下几部分论述: 第一章两汉至梁朝以来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因革。从两汉儒学到魏晋玄学,再 到南朝文学,主流文化虽然历经数变,但两汉依傍儒学而形成的崇尚文化的社会 风气却被流传下来。这种浓厚的社会风气是萧梁帝王崇尚文化的历史动因。 第二章从军旅到皇族的萧梁帝王及其文化心态。萧梁近祖出身军旅,文化素 养较低,在士族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下,萧梁帝王尤其是萧衍吸取宋、齐皇族文 化不昌的历史教训,特别注重自身和皇族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文化心理上战 胜士族,萧梁帝王力图全方位提升皇族文化品位,他们广泛学习儒学、玄学、佛 学、文学及其他艺术,因此其文化呈现出聚博为功的特点;出于巩固政权,萧梁 帝王必须兼顾其政权赖以生存的雍、荆将卒之低俗喜好,加之萧梁帝王自身文化 基因不足,因此,萧梁文化又呈现出平俗的一面;在士族追求个性的历史背景下, 思想开放的萧梁帝王亦欲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特点,因此尚新求变又成为萧梁文化 的另一特征;另外,萧梁文化还表现出追求速思快作的特征。 第三章萧梁帝王的文化盟主地位。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萧梁帝王努力学习并 取得巨大成绩,他们博才异能,令人惊叹。为了振兴文化、扩大皇族影响,萧梁 帝王积极为士人提供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在萧梁帝王的鼓励奖掖下,有梁一代, 儒学得到复兴,文学也较宋、齐繁荣,大量文化典籍得到整理与编撰。萧梁帝王 为梁代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实际上起到文化盟主的作用。 第四章萧梁帝王的诗歌创作。在文学独立于政治、文学独立于做人及文学新 变观念指引下,萧梁帝王大力拟作乐府民歌。受赋体文学启发,萧梁帝王诗歌无物不可入诗。在文化典籍的整理编撰中,萧梁帝王进一步扩大了诗歌题材。萧梁 帝王诗歌题材琐屑,而且多及艳情,但并非一定是其生活淫荡的真实写照。萧梁 帝王借用赋体文学的铺陈手法,力求在琐屑的题材和短小的体式中最大限度地逞 显诗才,他们的诗歌表现出繁缛与形似的基本特征,给人以时空狭窄、局促拥挤 之感。萧梁帝王琐屑的诗歌题材并不适合使用赋体手法,当他们略取数景、稍作 点画时,其诗简净小巧的风格就凸显出来。萧梁帝王诗歌固然对后代文学产生过 不良影响,但也对后代文学特别是宫词及词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本文讨论了萧梁帝王文化迷狂与破国亡身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萧梁 帝王对文化的迷狂及其文化的弱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破国亡身有关,但二者并 无必然联系,萧梁帝王的文化贡献应该得到后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