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2003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华东理工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经济学
科目代码:466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自然失业率
2.边际消费倾向
3.无差异曲线
4.需求价格弹性
5.生产者剩余
6.等产量曲线
7.比较利益原理
8.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简答题(共52分)
1.杰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指出:“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请指出导致发生此种情况的三个条件。(本题10分)
2.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贸易禁运的结果进行分析。(本题10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外国投资者都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请分析此种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本题7分)
4.一家跨国公司分别在高税率的欧洲A 国和低税率的亚洲B 国各拥有一家子公司。亚洲子公司主要生产零部件,并将产品卖给欧洲子公司。请解释这家跨国公司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实现减少其纳税总量的目的?A 、B 两国政府会如何对待该跨国公司所采取的措施?(本题6分)
5.某国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口倾向为0.1;现在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并且该国初始生产水平低于其供给能力,请回答下列两小题(a 题3分,b 题7分,共10分)
a .根据小型开放经济的支出乘数,国内产出和收入将增加多少?
b .如果该国为封闭经济,其国内产出和收入将增加多少?请按经济学原理解释本题答案为何不同于题a ?
6.作为一名进行外汇交易的人士,当看到如下新闻时应该如何行动(须说明相应的理由)。(每小题3分,共9分)
a .作为OPEC 成员之一的A 国的石油储备被证明比原来该国所宣布的少得多。 b .B 国绿党在大选中获胜,该党承诺要大规模扩大货币和信用供给。
c .经过一次激烈的争论,C 国出乎意料地通过了一项法律,将提高对C 国人向外国人支付利息的征税率。
三、论述题(共50分)
1.在假定利率与汇率的关系为利率上升、本币升值,利率下降、本币贬值的条件下,运用IS —LM 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本题25分) (提示:分析结论要说明在上述条件下的政策有效性及其理由)
2.论证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本题25分)
(提示:假定条件为一国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布和土地密集型的小麦,两要素供给既定并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两要素已被充分利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