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一) . 2 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二) 14 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三) 24 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四) 36 2016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0603戏剧艺术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复试题库(五) 45
一、名词解释
1. 《汉园集》诗人
【答案】《汉园集》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1936年,汉园三诗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尸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2. 论语派
【答案】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因刊行《论语》杂志而得名。核心人物为林语堂,代表作家有陶亢德、潘光旦、徐讦、周作人、章克标、邵询美等。自称是“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以《论语》半月刊以及《人间世》半月刊、《宇宙风》半月刊(后改为旬刊)为阵地,与之相呼应的还有简义文主编的《逸经》和海戈主编的《谈风》等刊物。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曾受到鲁迅等作家的批评。
3. 文件不存在或是被锁定!
【答案】
4. 新诗规律化
【答案】新诗规律化是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由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新诗规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强调有平仄和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对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同的辞藻,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的创造。新诗规律化的提倡与实践纠正了早期白话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混乱的局面,使新诗精炼集中,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5. 都市风景线
【答案】《都市风景线》是我国第一本较多的采用现代派手法进行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由刘呐鸥创作,属于新感觉派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将30年代上海刚形成的现代生活和男女社交情爱场景尽情容纳,作者以其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娇头、资本家、小职
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残留》《风景》为小说集的代表,多用意识流,重视感觉体验。《都市风景线》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其现代试验在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得到回响。
6. 20世纪6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争
【答案】20世纪6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争是一场以文学为突破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大论战。论争双方分别是以官方势力联合现代派作家的一方和以在野的自由乡土派为主力的一方。两股政治势力、两种意识形态、两个阵营的作家队伍的争论围绕如何评价乡土文学,如何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如何看待台湾社会现实,如何对待传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这场论争理清了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两种异质文学的发展路线,为乡土文学在文坛争得了合法的席位,并形成了一支以本土作家为核心的乡土文学创作队伍,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民族风格。回归乡土,反映现实,成为作家的共识。
7. 《原野》
【答案】《原野》是曹禺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剧,是曹禺惟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谴责,多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8. 《申报·自由谈》
【答案】《申报·自由谈》是上海《申报》的副刊之一,也是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副刊。1911年创刊,1949年停刊。最初的编者是陈蝶仙。后来陈因经营实业,改由礼拜六派的小说家周瘦鹃主编。周瘦鹃编《自由谈》约十年,使其成为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满了旧式的笔记诗词以及章回体长篇小说。1932年起改由黎烈文主持,把《自由谈》的内容变成完全的新文艺化,积极介入社会,追求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大力提倡杂文,锋芒毕露,大胆暴露现实,全国文化界一时震动,并特聘鲁迅、矛盾等左翼作家撰稿,成为进步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
二、简答题
9. 选择一位作家,结合文学史知识解读他(她)分别写于1949年前和写于1949年后的两部作品,并作比较。
【答案】(1)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又才华旷世的女作家。
四十年代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品比较集中,1944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传奇》,这部小说集收集整理了张爱玲最经典的10篇作品,《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茉
莉香片》都收集在这部集子里。
五十年代以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比较零散,但优秀的作品仍比较多,1951年发表了《十八春》和《小艾》,随后1954年的《秧歌》和《赤地之恋》,1966年的《怨女》,1979年的《色戒》,1981年《海上花列传》。张爱玲前后期的作品从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和意象手法上都有所改变。
(2)《金锁记》和《小团圆》
①《金锁记》: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典范
《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
曹七巧被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她出身于一个小户人家,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奶奶,门不当户不对,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和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扭曲的灵魂和变态的心理使她将这种仇恨转嫁给自己的儿女。她彻夜不断地问自己儿子的私生活,并在麻将桌上将自己儿子和儿媳的生活公布于众,逼死了自己的儿媳。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和童世舫来往,百般阻挠,金钱和性欲使灵魂扭曲的七巧像疯子一样,她对童世舫散布了阴森的谎言,扼杀了女儿的幸福。她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恨她,但是疯狂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她的绝望和压抑泯灭犷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曹七巧是无奈的,她的悲剧根源是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金锁记》成了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的典范。
②《小团圆》:现代女性错误选择导致的悲剧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的主要作品,更被称为是一部“自传式”的小说。这部小说既继承和发展了张爱玲以往小说中的艺术风格,同时又表现出诸多新的亮点。她有着独特而又执着的艺术观,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阅历的丰富,又使作品呈现出异样的风采。
相比之下张爱玲后期代表作《小团圆》虽然也是描写了一段男女爱情的故事,同样是一个悲剧,但是悲剧的内涵不一样。《小团圆》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九莉和邵之雍。九莉不同于前期作品中的缺乏独立意识的女性,而是一个独立、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九莉不同于白流苏有着自私心,不同于敦凤想借助婚姻求得生存,不同于葛薇龙既有虚荣心又贪图享乐。虽然九莉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在她身上看不到扭曲的心灵和撕裂的灵魂,她的爱情悲剧并不是由于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是她固执的爱情和错误的选择,即使她知道邵之雍是汉奸,是情场的高手,但是她仍然坚守自己的那份爱情,由此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10.举例简述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特点。
【答案】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特点有:
(1)零余者——作者自己在时代的镜子里的投影
“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这是鲁迅对郁达夫的评价,这句话概括而形象的总结了郁达夫的一生。正如郁达夫在《零余者》一文中说:“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 ”总观郁达夫的全部作品,总有一个清瘦的、孤独的、而又含着淡淡忧郁的青年载载行走于文本之中。他笔下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普遍遭遇悲苦,在社会上备受歧视而显得孤苦落寞; 他们对金钱、爱情和荣誉无法遏制的向往而又在追求中显得无能为力; 他们灵魂和肉体的被摧残造成了心理状态的扭曲……尽管在各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