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也最实用的一种基本能力,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人的智能划分为八种,而语言智能就是这八种智能之首。他认为“语言智能就是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按九年一贯的思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分三个阶段对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但农村因为受原有的教学思想和高考的影响,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使语文课堂上,一个班的学生中能主动发言的人很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的形势也日趋严峻,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每一个人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对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系统、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农村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交际性与实践性。口语交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求农村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让他们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交际素养,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和社会生活的大语文背景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口语交际训练,利用各种情境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创造融洽的口语交际氛围,通过激励性教学评价,让学生乐于说、敢于说。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以学生为训练主体,让学生个体和整体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并且在相互交流、交际的基础上形成协作发展的精神。口语交际教学,应融入课前、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各种课外活动中,应该说时时处处都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场所。在进行农村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1.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钻研教材,训练到位;2.掌握联系,整体发展,用语生活化,语言规范化;3.合理掌握时间分配,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