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2. 研究者要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尽快提高,应该如何实践?

【答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在因素分析,直接与研究者个人的思想素养、基本能力以及科研操作技能水平有关,这也正是从事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基本因素。那么,研究者要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尽快提高,就要做到:

(1)坚持学习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学习

理论的目的,首先在于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同时提高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研究者要有对科学真理执着的追求,绝不可将科研、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追求名利的敲门砖。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教育研究中集中精力,做到超脱和专一。学习理论,培养理论思维的头脑,才能使自己有“一眼看穿”的洞察力,迅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抓住彼此间的联系。特别是需要结合自己确立的研究方向,有意识的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

(2)扎根于教育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只有亲自参加实践,勤于观察,勤于思索,才能发现该时代有重大意义的科研课题,而不会把主要精力耗费在无现实意义的琐碎问题中。也只有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教育实践,研究实际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

(3)要有良好的学风

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因此要有责任感,对人民、对科学、对历史负责。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严谨、严肃和严格的治学作风。

(4)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研究风格体现在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中,研究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能力方面达到成熟的标志。对刚刚步人科研的年青人来说,要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首先要虚心地向各位大师学习不同的研究风格。

综上所述,涵盖了一个尽快提升的研究者应该着手的范围和方向,也只有真正的做到以上几方面,才会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同时,作为年轻的实践者,从学生时代起,就要注意学习不同学者的治学和研究风格,抓准本学科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尽快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风格,这是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之路。

3.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论的移植中,特别是关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代科学综合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它标志人类进入了认识世界征服自然的新阶段。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深化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带来的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物的结构、层次、过程、关系和信息反馈等,突破了以往那种处理简单因素、静态、直线因果的分析方法局限性,从而把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发展、量变质变等范畴进一步具体化。

(2)系统科学关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结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指导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思维方式。

(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即从

信息的获得、加工、传输和储存、使用过程来研究教学过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总之,应该看到,系统科学对诸多科学部门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专门的科学方法论,不仅涉及长期以来所研究的一般与个别、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范畴,诸如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等,随着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4. 简述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答案】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内涵。同时研究目的也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3)取样强调代表性。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

(4)抽取样本容量合理。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5. 简述取样的基本方法。

【答案】取样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灵活选用。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四种:

(1)简单随机取样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①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②简单随机取样的局限: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③简单随机取样有两种具体方式:

a. 抽签。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

b. 随机数目丧。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