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8现代汉语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2.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3.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4.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5.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
识了。
6.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7.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8. 十三辙
【答案】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使用的十月个韵部。辙,又称辙口,合辙就是押韵。辙本是车轮轧出的痕迹,合辙就是用顺辙行车来比喻声音和谐顺口。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称为“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二、分析题
9. 请说出下图是哪两个辅音的发音示意图? 分析这两个辅音的发音特征。
【答案】(1)上图从左至右依次是辅音/n/和/l/的发音示意图。
(2)图示两个辅音的发音特征
①/n/是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②/l/是舌尖中、浊、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是一边通过。
10.汉语语序灵活还是不灵活? 请结合下列语句的分析进行说明。
(1)我吃饺子。
(2)饺子我吃。
(3)我饺子吃。
(4)一锅饺子能吃五个人。
(5)吃饺子,我。
(6)饺子吃,我。
(7)吃我饺子。
【答案】(1)汉语的语序不灵活
汉语的语序是不灵活的,语序是汉语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是不能随意变换语序的。 (2)例句分析
例句中,句(1)是汉语“主+谓+宾”的正常语序,其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饺子”是“宾语伙句(2)将主语和谓语置于宾语之后,仍然可以表达“我吃饺子”的意思; 句(3)
,语序不对,不能将宾语放于谓语之前; 句(4)的结构是“主+谓+宾”“能吃五个人”表示结果;
句(5)主语“我”置于谓语后面,表示强调要吃的是“饺子”; 句(6)语序不对,宾语不能位于谓语之前; 句(7)是动宾结构,其中“我饺子”是省略了“的”的定中结构。
对上述的例句进行词序分析后,可以观察出,汉语中词序是一个很关键的语法手段,即在汉语中词序的不同就会引起意义的变化,在汉语中词序是不能随意变动,每个句子成分都有自己的位置,按照相应的词序规则组合出不同的意义。
11.举例辨析下列词语的差异。
(1)副词“千万”和“万万”(例如:千万不能大意│万万不能大意)
(2)助词“前后”和“左右”(例如:开学前后│三岁左右)
【答案】(1)“千万”和“万万”的差异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
,但是“万万”的语气比“千万”更强烈。 “千万”和“万万”都可以表示“一定、务必”
②用法不同
,但“千万”一般不能接“万万”可以放在“没+动词”前面,意思是“无论如何”、“绝对”
“没”。
(2)“前后”和“左右”的差异
①搭配对象不同
“前后”和“左右”都可以表示大概时间,但是“前后”既可以放在动词后面,也可以放在时间或数量名词后面,而“左右”只能放在时间或数量名词前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