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14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解析】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强碱,如

成离子;弱碱,如等,在水中有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总量等,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离子;③强碱弱酸盐

或者,如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它们水解时生成直接接受质子后两种物质在中和过程中不断产生离子,直到全部中和完毕。

2. 洛杉矶烟雾也称为______。

【答案】光化学烟雾

【解析】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1943年,在美国洛杉矶首次出现了这种污染现象,因此,光化学烟雾也称为洛杉矶型烟雾。

3. 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变化;降低

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

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

增加。值;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盐浓度的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的降低,水中配合剂含量的【解析】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

4. 天然水的

环境。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_____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_____

【答案】氧化性;还原性

【解析】天然水中

大。所以天然水的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随减小而增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原性环境,同时天然水的

二、名词解释

5. 拮抗作用

【答案】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降低。

6. 表面活性剂

【答案】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它能显著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的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或破乳,润湿、渗透或反润湿,分散或凝聚,起泡、稳泡和增加溶解力等作用。

7. 光化学反应【答案】光化学反应是指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是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次级过程是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8. 共代谢

【答案】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某些有机污染物质虽然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而被分解,但在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或者在先经结构相似物质对微生物诱导驯化,使其机体内产生诱导酶后,该有机物质也能被降解的现象。

三、简答题

9. 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案】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如下:

(1)在天然水体中

砷的存在形态为

碱性水环境中,

砷主要以

(2)在土壤中

砷主要与铁、铝水合氧化物以胶体结合的形态存在,水溶态含量极少。

(3)砷的甲基化

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它在环境中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们能产生一些可在空气和水中运动并相当稳定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但生物甲基化所产生的砷化合物易被氧化和细菌脱甲基化,结果又使它们回到无机砷化合物的形式。形式存在;

在和在天然水的表层中,由于溶解氧浓度和形式存在;

在的的水环境中,

则主要以三价的

高,pE 值高,pH 值在4〜9之间,

砷主要以五价的

形式存在。以上这些形态的砷都是水溶性的,它们容易随水发生迁移。

10.简要说明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及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下:

(1)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 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増温,这就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2)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

由于人口急剧増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3)京都议定书的目标

针对各温室效应气体的对策和实施策略,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控制量和吸收量,排放量削减限制的排放,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排放,以控制大气温度升高。

四、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