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817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长期菲利普斯曲

【答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此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货币主义者)提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胀率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从而失业率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是短期内存在。

随着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于是,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政府如果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采取超过预期的通胀率的政策,使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增雇工人,这样,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右上移动。

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移动,最终演变成1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它之所以叫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它表示,在长期内,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只存在于短期。

2. 引致需求

【答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

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刀和收入Y 的乘积。

3.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案】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4. 平衡预算乘数

【答案】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 时,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预算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5. 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二、论述题

6.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案】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后被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之)之间的统计关系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

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非线性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较低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较快; 在失业率较高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得较慢。然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差异。

(1)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与失业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率应当为零; 而与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失业率应当为零。

(2)货币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

以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为分析工具,部分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他们认为,只有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才存在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而在长期内,这种反向变动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互不相关的,失业率总是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而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因此长期失业率或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通货膨胀率无关的垂线。

(3)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理论全面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内不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这是因为,人们在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期时,会充分掌握和利用各种信息,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动率。因此,除去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以外,如战争、天灾人祸等,人们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做出准确的判断,形成理性预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将完全不受政府政策的干扰,而会根据他们的理性预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例如,当政府为降低失业率而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时,由于人们己经掌握了这一信息,并且可以确切地预期到这一政策将会引起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他们在进行经济决策,如对劳动力的供求进行决策时,就会事先考虑这一通货膨胀因素,这样,尽管财政、货币政策作用的结果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但商品的相对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工人和雇主对劳动力的供求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失业率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不仅在长期内,即使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或者说,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失业率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与通货膨胀率无关而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垂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只有一个:使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为某一常数,即放弃对经济目标的控制。

7. 评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案】(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L 为货币总需求,乌是指由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y 是收入水平,L 1是收入水平y 的函数; L 2是指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