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必备复习题库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批判性

【答案】批判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这种脑力工作的过程中,能独立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对某一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表现为人们善于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根据实践情况创造性地思考,不易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不盲从,不依赖别人的结论。对自己和他人的否定,表现为对现在和过去的超越。

2. 对话体评论

【答案】对话体评论是指将对话主体(本报评论员)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些)问题或某种(些)现象的评论,如实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即予以发表的一种评论体裁。对话体评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通过对话形式来将评论融于其中的,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讨论的话题,二是谁来参加讨论。

3. 社论

【答案】社论是指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社论是报纸上最重要的评论。一般来说,它是针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要的国际国内事件而写作的评论。

4. 录音评论

【答案】录音评论,是指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伴随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的论据。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 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理论性)论据。不过音响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或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采制录音评论,要求根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 恰当处理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已与论点桦卯相应。同时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电台或作者的立场、观点的论点混同起来。

5. 特约评论员文章

【答案】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本报特约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前面冠之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