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875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讼(费孝通)

【答案】“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向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是推行法律和法庭,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

2.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力一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3. 迟发展效果

【答案】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4. 人口老龄化

【答案】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5.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时发生的,

,即用不符合社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

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6.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7.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

,或称“文化堕距”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8. 初级越轨

【答案】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二、简答题

9. 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社会的协调作用。

【答案】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险运行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①在分层社会中,存在着两类垂直差异:一种是由不同的地位规范(权利、义务)体现的分层

地位之间的垂直差异; 另一种是由各层成员的社会表现和内在素质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垂直差异。

②尽管后者是从前者转化而来的,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社会成员长期固定于某一社会地位,即地位与成员之间存在着长期固定的联系。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①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

②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

a. 一生中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

b. 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险运行。

社会良性运行意味着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不断提高,因此不仅需要各个组成要素的协调配合,同时还要求各要素具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这种积极性取决于系统总目标与各要素切身利益的相关程度。

10. ,举例说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presentationofself )并对戈夫曼拟剧论的核心观点作出评价。

【答案】(1)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体现在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一般总是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力一面,希望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

比如大学新生晚会上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注意给大家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显得十分丰富,律师们在法庭的辩论中努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在上司进门的时候都表现出忙碌的样子……

,来服务“印象管另外,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的“舞台道具”

理”的目的。

比如人们可能在客厅的桌上摆放几本特别的杂志,或是放上一个特别花瓶等来说明主人的品位,同时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交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来展现不同的自我:比如穿休闲服装和朋友外出游玩,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重大宴会,而在工作场所则穿比较正式的职业服装等等。

(2)评价:

①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