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塑造

【考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答案】B

【解析】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的目的就是提高反应的概率。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中止厌恶刺激的方式来实现。惩罚的目的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题目中的某生因受到过点名回答问题的负强化作用,所以就越来越经常地坐在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

2. 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

A. 产生式

B. 产生式系统

C. 元认知

D. 程序性知识

【答案】A

3. 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近景动机比较具体,其效果也显而易见,但其作用小大稳定,容易变化

B. 远景动机同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相联系,比近景动机稳定而持久

C. 在同一时间,主导性学习动机不只一个

D. 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地位与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C

4.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A

5. 加涅根据学生学到的能力将学习进行了分类,其中“智慧技能”属于( )。

A. 认知领域

B. 动作技能领域

C. 态度领域

D. 情感领域

【答案】B

6. 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答案】B

7.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

A. 基本过程

B. 全部过程

C. 主要过程

D. 系统程序

【答案】D

8. 学习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 )。

A. 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策略

B. 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所必需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式

C. 如何将学习策略以外显的、程序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D. 是否能找到有效的、现成的学习策略

【答案】B

9. 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 强调模仿的作用

B. 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C. 强调中介变量的作用

D. 强调强化的作用

【答案】B

10.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 )。

A. 定期观察法

B. 长期观察法

C. 全部观察法

D. 重点观察法

【答案】C

11.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了表扬,由此而喜欢上了语文课,后来更换了语文老师,他的学习动机就随之消失了。这说明,该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

A. 外部学习动机B. 远景学习动机

C. 内部学习动机D. 近景学习动机

【答案】D

1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A. 思维品质

B. 学习内容

C. 学习结果

D. 知识技能

【答案】C

13.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以前,教师应( )。

A. 务必推迟教学活动,首先去培养学习动机

B. 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C. 批评和训斥学生

D. 使学生学懂学会。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动机

【答案】D

14.发现学习过程比接受学习过程多一个( )的阶段,因此,前者比后者复杂。

A. 接受,即提出问题

B. 发现,即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