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麻醉技术与监测题库

问题:

[单选]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强直刺激,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和性质
B . 敏感性高,可致难以忍受的疼痛
C . 强直刺激后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需一段时间方可恢复
D . 强直刺激间隔至少需要2min
E . 强直刺激间至少间隔6mi

在人体内可以引起自体体内重复感染的寄生虫病,除粪类圆线虫病外,还有()。 猪带绦虫病和长膜壳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和短膜壳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和蛲虫病。 旋毛虫病和丝虫病。 旋毛虫病和钩虫病。 有关医院感染的定义,下列哪一项正确()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包括在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 不包括在院外已感染住院后发病的。 A+B。 A+B+C。 婴儿男性,生后5个月,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kg,纯母乳喂养,吸吮良好,好哭多动,目前体重5kg。请问该婴儿目前每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是() 167~209kJ(40~50kcal)/kg。 209~260kJ(50~62kcal)/kg。 260~320kJ(62~76kcal)/kg。 320~380kJ(76~91kcal)/kg。 380~422kJ(91~101kcal)/kg。 422~465kJ(101~111kcal)/kg。 急性肾盂肾炎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 G球菌。 G杆菌。 病毒。 支原体。 真菌。 根据临床个体患者具体病情设计最佳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给药方案。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多剂量给药,经6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½)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单剂量给药,经6个t½可完成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 中速处置类药物,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按t给½药,首次给予负荷剂量。 t½短且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可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 t½短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静脉滴注t½。 t½长的药物可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量给药。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强直刺激,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