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均衡汇率

【答案】均衡汇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使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而不引起国际储备额变动的一种汇率。这是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对均稀汇率下的定义,后为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赞同。定义中的国际收支是基本差额的概念,即经常项目加上“正常的资本流动”,一般不包括短期资本在内。定义中讲到的“一定时期”通常双方认为是大约三年的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有定性概括:所谓的根本性不均衡,实际上是指一国基本经济情况的失调。这样,当一国处在由这种基本经济情况的失调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时,该国的汇率就是不均衡的,反之,则是一种“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只是一种理论值,它是根据两国货币等国际贸易商品的购买力等比关系计算出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的汇率。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反映的只是两国货币之间折算关系的基本趋势。实践中,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现实汇率是以均衡汇率为轴心上下摆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接近均衡汇率,又不断偏离均衡汇率。

2. 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基础的货币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货币认识的演变,金本位制度经历了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度是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的形状、重量和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以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并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是国际结算的手段,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金产量日益落后于货币的需求,银行券等纸质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日益缩小,黄金本身参与流通和支付的程度下降,于是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金币)不再流通,银行发行以黄金为基础的银行券(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银行券和黄金通常不能自由兑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发行银行兑换黄金,兑换条件往往是较高的数额,这就避免了日常生活中银行券向黄金的兑换。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发挥的是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广义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银行券发行的准备金储存在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并规定银行券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向外国兑换黄金。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前,一些殖民地国家就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国际货币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属于金汇兑本位制。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也进一步増加。银行券与黄金之间的法定比价被一再打破,最终银行券(即纸币)脱离黄金而独立流通,于是广义的金本位制被纸币本位所代替,纸币成了独立于黄金的流通和支付手段(见表所示)。

表 各阶段货币制度的特征概括

3. 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s )

【答案】欧洲货币市场是指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市场。所谓欧洲货币,一般理解是指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以外 的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款,并非是指欧洲某个国家的货币。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1981 年美国国际银行设施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在这里,“欧洲”不是一个表示地理位置的概念,而是意味着“境外”的意思。

欧洲货币市场按其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体型,即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之 间没有严格的分界,伦敦和香港即属于此类。第二种是分离型,即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开,纽约的国际银行设 施、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上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即属于此类。第三种是走账型和簿记型,即这类市场没有或几乎 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市场资金交易的记账和划账作用,目的是逃避税收和管制。中美 洲和中东的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即属于此类。

而按照借贷期限的长短,又可以把欧洲货币市场分为资金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三部分。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完全国际化的市场,经营的是境外货币,其经营特点有:①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 制,是由现代化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统一市场,但也存在一些地理中心。②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 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③欧洲货币市场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其利率体系的基础是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同时,一般来说,欧洲货币市场上存贷款的利差比各国国内市场存贷款利差要小。④由于一般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因此欧洲货币市场不受

任何一国国内法律的管制,也尚不存在对这一市场专门进行管制的国际法律。

4. 利率机制

【答案】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5. 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答案】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是金融互换根据标的不同划分的两种形式。金融互换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约。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同种货币同样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则根据固定利率计算出来的;

货币互换是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不同种货币的同样筹资本金和固定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的互换交易。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都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互换双方的筹资成本。

6. 错误与遗漏账户

【答案】错误和遗漏账户(

国际收支账户

运用的是复式计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结账时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抵消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错误和遗留账户就是这样一种抵消账户,它归结了各种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其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相等,方向相反。

7. 边际吸收倾向

【答案】国内吸收A 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重要账户。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

代入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