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4普通生物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2. 原初电子供体。

【答案】原初电子供体即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供给电子的。

3. 补体系统。

【答案】补体系统是指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4. 顶端优势。

【答案】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分泌抑制腋芽生长的激素而导致只有顶芽更易生长的现象。

5. 定根和不定根。

【答案】定根是指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不定根是指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其着生位置不固定。

6. 顶极群落。

【答案】顶极群落是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又称演替顶极。

7. 呼吸。

【答案】呼吸是指高等动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可分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部分。

8. 细胞外液。

【答案】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存在于组织中)、管内液(存在于血管、淋巴管等管内)、血浆、淋巴等。

9. 春材。

【答案】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薄,

木纤维数目少,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10.边材。

【答案】边材是指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二、简答题

11.简述人体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方式。

【答案】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有以下方式: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粘膜。皮肤表面的一层死细胞(角质

,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真皮、溶菌酶都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细胞)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局灶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和干扰素。

12.根据进化顺序,说明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动物名称,并注明相应的进化上重要进步特征。

【答案】脊索动物门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见下表

脊椎动物分为以下几纲:

(1)圆口纲:无颂,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2)鱼纲:分为软骨鱼亚纲和硬骨鱼亚纲。前者出现上下颂,体被盾鳞,出现成对的鳍,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后者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3)两栖纲:由水上陆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5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呼吸。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4)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角质骨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

(5)鸟纲: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翔生活。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恒温,卵生。与哺乳类共称为恒温动物。

,哺乳(具乳腺)(6)哺乳纲: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

13.简述DNA 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答案】DNA 的的结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分子组成。碱基有腺嘌呤(A )、鸟嘌呤(G )、胸腺嘧啶(T )和胞嘧啶(C )4种。脱氧核糖的第一位碳原子与碱基结合,以糖苷键连接起来称为核苷,各种核苷中,糖基的C1通过碱基的N 原子连接到碱基上;核苷中脱氧核糖羟基与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成为脱氧核苷酸。四种核苷

DNA 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

分子是由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互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螺旋状双链分子。

14.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案】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质分子装配构成的骨架系统。

15.简述动物的不同防御行为或防御对策。

【答案】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总共有10种不同的防御对策:

(1)穴居

穴居或洞居减少了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但也造成了寻找配偶和觅食的困难。

(2)隐蔽

很多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背景色一致,因此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3)警戒色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动物往往具有极为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往往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例如胡蜂和黄蜂。

(4)拟态

一种动物因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

(5)回缩

遇到危险时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和刺猬常用的防御手段。

(6)逃遁

动物在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快跑或飞翔迅速逃离采取不同的对策。

(7)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或被捉住的动物采用的防御手段。

(8)假死

动物逃避捕食动物的攻击采取的手段,如甲虫、蝴蛛、幢螂和负鼠等。这些动物只能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