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成为了国际数学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我国也在该问题方面进行了理论上显著的研究。但是基本上过多是在介绍和概述国外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氛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问题解决能力不只是单纯地脱离生活实际地解几道数学题目足矣,而是在于引导和鼓励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求出问题可能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是在解决问题并以此学会数学地思维。
问题解决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建构知识的最佳途径。本文基于研究他人的理论基础,总结出问题解决教学的模式包括:(1)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引导和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将问题数学化;(3)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4)对数学问题进行反馈、评价和反思。同时,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教学原则和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探究能力,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知识,提出学生力所能及但又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既能启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自信心,但同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应灵活选用策略,达到策略的多样化和学生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
本论文还配合教学实践,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进行访谈,得出初步结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增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对于学困生谈到“数学就变色”的现象削弱了,中上等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是当前教育实施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