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中俄联合研究生院)828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厌氧菌。
【答案】厌氧菌通常被认为是指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2. 免疫应答
【答案】免疫应答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这是一个从抗原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它们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
3. 表面消毒剂。
【答案】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和病毒都有毒性,只适用于皮肤或物件表面消毒,而不能用于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如乙醇、甲醛、苯酚或氯化汞溶液。
4. 抗病毒蛋白(AVP )。
【答案】抗病毒蛋白,又称转译抑制蛋白,是指与侵入病毒的dsRNA 结合后会发生活化的一类蛋白,活化的A VP 具有降解mRNA 的作用。
5. 鞭毛。
【答案】鞭毛是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为一至数十根,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 最初能源。
【答案】最初能源是指外界环境提供给微生物的有机物、日光辐射能或若干还原态无机物,它们不能直接用作微生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只有经过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酶系的催化,使它转化成A TP 等通用能源形式后,才能被真正利用。
7. 干扰素。
【答案】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 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能力的特异性糖蛋白。有
和四类。
8. 切除修复。
【答案】切除修复又称暗修复,是指活细胞内一种用于对被UV 等诱变剂损伤后DNA 的修复方式之一。
二、简答题
9. 简述益生菌的概念、作用对及其机理。
【答案】(1)概念:益生菌一般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等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2)益生菌的作用及其机理: ①竞争性的排除有害微生物; ②帮助机体分解营养物质; 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0.什么叫“拴菌”试验?试分析这项研宄在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上的创新点。
【答案】(1)“拴菌”试验:“拴菌”试验是为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机制而设计的一个著名实验。,使鞭毛的游离端被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其方法是:取一端长有单根鞭毛的细菌(如一些弧菌)
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作打转还是伸缩运动。结果发现是在不断打转,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而非挥鞭式。
(2)创新点:
①思维方式的创新点:通过逆向思维,使原来无法观察到的纤细的活鞭毛旋转,转变成在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的细胞旋转。
②实验方法的创新点:采用特异抗体把单毛菌的鞭毛牢牢地“拴”在载玻片上,以实现固着鞭毛的作用。
11.简述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Anabaena azotica的主要特征。
【答案】Anabaena azotica的主要特征是:
(1)菌体为丝状体,营养细胞为绿色,藻丝不扭曲。 (2)该菌有异型胞,异型胞间生,无色透明,两端有极点。 (3)厚壁孢子无色、大、两端无极点„
12.简述噬菌体感染实验。
【答案】噬菌体感染实验是1952年A.D.Hershey 和M.Chase 设计的证实DNA 是噬菌体遗传物质基础的著名实验。
(1)步骤:
A.D.Hershey 和M.Chase 培养在以放射性①首先,中,从而制备出含
核心的噬菌体或含
或
作为憐源后硫源的组合培养基
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
②接着,用分别被(2)结果:被
或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
而大多数
出现在宿主菌细
主要
③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
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
胞的外面。也就是说,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
(3)结论: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
13.试以梯度平板法来说明定向培育抗药性菌种的原理,并说明为何不能把定向培育说成是“定向变异”?
【答案】定向培育是指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将它们不断进行接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而定向变异就是按照人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让生物朝人的需要进行变异。
梯度是定向筛选抗药性突变株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制备琼脂表面存在药物浓度梯度的平板,在其上涂布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悬液,经培养后再从其上选取抗药性菌落等步骤,就可以定向筛选到相应抗药性突变株。
14.T 细胞的表面标志有几类?试简介之。
【答案】T 细胞表面有其独特的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两类。
,它能与周围的绵羊红细胞相结合而形成一玫(1)表面受体如绵羊红细胞受体好(E 受体)
瑰花状物,可用于检测外周血中T 细胞的数目及其比例。正常人中T
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的
在体外条件下,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并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DNA 合
成和进行有丝分裂,因而可将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一类物质称有丝分裂原,即有丝分裂原受体。
T 细胞的表面抗原是第二类表面标志,(2)实际上就是T 细胞的抗原受体,或称T 细胞受体,这是执行复杂和精确的识别抗原性异物的物质基础之一。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而只能识别经APC 加工后递呈的抗原。
15.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答案】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的不同点:
(1)细菌外毒素是细菌分泌到胞外的分子,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B 细胞识别、活化并产生抗毒素抗体分子使之灭活。
(2)细菌内毒素为细菌胞壁成分,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对细菌的细胞免疫为主,包括吞噬杀伤、补体溶菌、以及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16.试列表比较LFT 与HFT 的异同。
【答案】如下表:
表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