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904数据结构[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已知小根堆为8,15,10,21,34, 16,12,删除关键字8之后需重建堆,在此过程中,关键字之间的比较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堆排序中,依次输出堆顶的最小值,然后重新调整堆,如此反复执行,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本题中,删除堆顶元素8后将最后一个元素12置于堆顶,然后调整堆:首先与15比较,12小于15, 所以不用交换;然后与10比较,因为10小于12,所以交换10和12的位置;调
整后12再与16比较,12小于16,调整堆过程结束。因此12共与15、10、16进行了三次比较。
2. 假定有k 个关键字互为同义词,若用线性探测法把这k 个关键字存入哈希表中,至少要进行多少次探测?( )
【答案】D
【解析】至少探测次数
3. 下列选项中,在总线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息包括( )。
I. 接口中的命令字
II. 接口中的状态字III. 中断类型号
A. 仅 I 、II
B. 仅 I 、III
C. 仅 II 、III
D.I 、II 、III
【答案】D 。
【解析】
在
总线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息包括接口中的命令字、状态字以及真正的数据,而中断类型号也是通过数据线传输的。
4. 假定编译器将赋值语句“x=x+3; ”转换为指令” add xaddt, 3”,其中xaddt 是x 对应的存储单元地址,若执行该指令的计算机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方式,并配有相应的TLB ,且Cache 使用直写(Write Through)方式,则完成该指令功能需要访问主存的次数至少是( )。
A.0
B.1
C.2
D.3
【答案】C
【解析】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方式时,若页表全部放在内存中,则存取一个数据最少要访问两次内存:第一次是访问页表,得到所存取的数据或指令的物理地址;第二次根据该地址存取数据或指令。在配有TLB 的页式虚拟管理方式中,如果给出的地址在TLB 中,则直接根据该地址取数据或指令,仅需要一次访问内存。Cache 使用直写方式时,计算完需要将数据写回到内存中,因此完成整个指令功能至少需要访问主存2次。
5. 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
A. 栈
B. 队列
C. 树
D. 图
【答案】B
【解析】这类问题一般都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具有什么操作特性或是结构特性比如“先进后出”、“先进先出”等再判断其逻辑结构。栈和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而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由于本题中先进入打印数据缓冲区的文件先被打印,因此打印数据缓冲区具有先进先出性,则它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
6. 下述文件中适合于磁带存储的是( )。
A. 顺序文件
B. 索引文件
C. 哈希文件
D. 多关键字文件
【答案】A
【解析】磁带存储是一种顺序存储,
顺序文件
序文件适合磁带存储。
是记录按其在文件中的逻辑顺序依次进入存储介质而建立的,即顺序文件中物理记录的顺序和逻辑记录的顺序是一致的。因此顺
7. 在系统内存中设置磁盘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磁盘I/O次数
B. 减少平均寻道时间
C. 提高磁盘数据可靠性
D. 实现设备无关性
【答案】A
【解析】访问磁盘的开销远远大于访问内存的开销。磁盘缓冲区便是利用主存中的存储空间,来暂存从磁盘中读出(或写入)的信息,频繁使用的一部分磁盘数据和信息,暂时存放在磁盘缓存中,可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的遍历是从给定的源点出发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
B. 遍历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
C. 图的深度遍历不适用于有向图
D. 图的深度遍历是一个递归过程
【答案】C
【解析】图的遍历是指从图中的某一个顶点出发,按照某种搜索算法沿着图中的边对图中的所有顶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图的深度遍历类似于树的先序遍历,不仅适合无向图,也适合于有向图。
9. 用有向无环图描述表达式(A+B)*(,至少需要顶点的数目为( )(A+B)/A)。
A.5 B.6 C.8 D.9
【答案】A
6条边【解析】一共5个结点
10.下列选项中,导致创建新进程的操作是( )。
用户登录成功
设备分配
启动程序执行
A. 仅和
B. 仅和
C. 仅和
D.
和
【答案】C
【解析】进程创建是需要填写PCB 表的,其中唯一不需要的是II 。考察一个进程创建的过程是这样的:当进程被创建,可以是用户创建,例如双击相关图标;也可以由父进程创建,例如lock ( )时,操作系统首先到PCB 表区搜索空闲的表格,若无则直接拒绝创建进程,若有则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