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7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
A. 统觉团
B. 认知地图
C. 学科基本结构
D. 编码系统
【答案】C
【解析】统觉团、认知地图和编码系统都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方面的概念,而学科基本结构不属于这一范畴。
2. 柯尔伯格对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品德发展的( )
A. 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B. 四阶段说
C. 六水平三阶段学说
D. 六阶段说
【答案】A
3. 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答案】D
4.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处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状态的归因方式常常是( )。
A.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下够
B.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同于偶然的外部同素
C. 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不错,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D. 将失败归因于学习太难,将成功归因于天资聪明
【答案】B
5. 下列关于反馈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有反馈动作技能进步快,没有反馈进步慢
B. 虽然任务性质不同,及时的或延后的信息反馈的效果却基本相同
C. 当技能己经熟练掌握后,反馈就不一定必要
D. 研究表明,对于连续的任务,及时反馈是重要的,对于不连续的任务,延后的反馈仍然有效
【答案】B
6.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 心理异常
B. 不适应表现
C. 不良表现
D. 问题行为
【答案】D
7.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 信息加工
B. 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 心理变化
【答案】D
8.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考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9.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D
10.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反应联结
【答案】D
二、简答题
11.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
(1)规范行为的发生
①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
③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
,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
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
(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
品德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这三种要素构成。
(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