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21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山灵雨》
【答案】《空山灵雨》是许地山惟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空山灵雨”恰当地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一一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其中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徜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文章巧设比喻、隐喻,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2. “新民体”
【答案】“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骄文的界限和宗派家法的束缚,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的文体。新民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半雅半俗,洋洋洒洒,感情饱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新文体的影响逐渐消退,而其精华则为白话文运动所继承。
3. 《新月》杂志
【答案】《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4. 语丝体
【答案】语丝体是现代文学初期的一种散文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体主要包括杂感、短评、小品等文学样式,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事物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5. 汪曾棋
【答案】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
戏剧与民间文艺的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诣。汪曾祺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其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 文风清新、质朴; 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
6. 湖畔诗派
【答案】湖畔诗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小型诗歌团体。最初成员有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稍后加入的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成员多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曾出版潘、冯、应、汪的诗合集《湖畔》,冯、潘、应的诗合集《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寂寞的国》。该诗派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具有清新、明快、质朴的特色。1925年2月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但不久即停刊,该社也随之停止活动。
7. 中国诗歌会
【答案】中国诗歌会是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现代诗歌团体。它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为穆木天、杨骚、任钧(卢森堡)、蒲风(黄浦芳)等。中国诗歌会的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放诗歌的大众化”。其诗歌观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新世纪的意识”)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即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 其一是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抗日战争前夕,该团体停止了活动。30年代的新诗,出现了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两大派别相对峙的局面。
8. 南玲北梅
【答案】南玲北梅是指沦陷时期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两位女作家。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两人的小说有相似性,均是在婚姻恋爱的题材中凸现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然而,相较张爱玲融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的古今杂错、华洋兼备、雅俗共存的文学气味而言,梅娘的叙述要比张爱玲“俗”。
二、填空题
9. 孙舞阳是____小说的人物,这部小说和另两部小说____、____合称为____。
【答案】《动摇》; 《幻灭》; 《追求》; 《蚀》
【解析】孙舞阳是茅盾小说《动摇》中的女主人公,该作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动摇》与《幻灭》《追求》合称为《蚀》。
10.鲁迅的小说____以弗洛伊德学说解释创造的源起,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
【答案】《补天》
【解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第一篇《补天》写于1922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第一版,是根据弗洛依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
11.叶圣陶于1930年出版丁他的长篇小说____。
【答案】《倪焕之》。
【解析】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12.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____改编为同名四幕话剧,将原作中的次要人物____提升到中心人物的地位,并赋予她以中国传统妇女的性格魅力。
【答案】《家》; 瑞珏
【解析】曹禺的《家》,虽然改编自巴金的《家》,但描写重点己经转移。不仅从以觉慧的反抗为中心转向以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为主要发展线索,而且剧作家开始努力发掘内涵的生命力量与美。瑞压是曹禺塑造的全新的女性形象,已经将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因残忍的压抑而导致的心灵的扭曲,情感、心理、性格的病态荡涤干净,也小像惊方那样“整日笼罩在一片迷离的秋雾里”,瑞环更是晶莹剔透的,充溢着“纯真”之气。
13.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诗集是____。
【答案】《尝试集》
【解析】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
14.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的小说是____。
【答案】《围城》
【解析】《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