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内科(医学高级)题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关于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B细胞免疫较T细胞免疫发育的早
B . IgM类抗体在胎儿期即可产生
C . 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
D . 足月新生儿血清IgG低于母体
E . 血清IgA水平1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有利于恢复肝功能的矿物质为() 硒。 碘。 汞。 钠。 铅。 患者男,35岁,农民,因“进食病羊1d后出现高热、寒战、腹痛、腹泻1d”来诊。数次血水样粪。追问同村另有2人也进食病羊,相继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查体:T40℃,P120次/min,BP90/60mmHg;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全腹压痛,以脐周最显著,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初步诊断可能是() A.急性菌痢。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性菌痢。 沙门菌食物中毒。 消化道炭疽。 患者男性,4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伴乏力、消瘦3月余"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包块,约2cm×2cm大小,伴四肢无力,身体消瘦,3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下降8kg,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院。查体:T37.6℃,一般情况差,ECOG2级,形体消瘦,体重50kg,双颈可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3cm×3cm,表面红肿,压之部分有疼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上肢手指肿胀,双下肢无浮肿。试验室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明显升高,达1202mmol/L,胸片、肝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示三系增生且未见异常细胞。右颈淋巴结活检病理: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异型)。若患者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病情改善不明显,应考虑()。 A.放疗。 更改化疗方案。 继续原方案化疗2周期。 手术。 放弃放化疗。 最佳支持治疗。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右颊黏膜白色斑块1个月”来诊。查体:右颊黏膜孤立白色斑块;未发现其他病损。其组织病理学可能出现的改变有(提示皮损表面呈网状或花纹状外观。)()。 A.过度角化伴角质栓。 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 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 上皮钉突呈锯齿状或变平消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上皮角化层增厚或变薄,粒层增生明显,棘层肥厚亦可萎缩。 深层结缔组织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 动脉血乳酸的正常值为() 0.5~1mmol/L。 2~3mmol/L。 3~4mmol/L。 1~1.5mmol/L。 关于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T细胞免疫发育较B细胞免疫发育早,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到成人水平;足月新生儿血清IgG高于母体5%~10%。IgM类抗体在胎儿期即可产生,有效的IgG类抗体应答需在出生后3个月才出现,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Ig。血清IgA水平至青春后期达成人水平。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