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时,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什么?
【答案】(1)劳动需求曲线是反映劳动需求与工资水平的曲线。经济学认为,劳动需求来自于厂商,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MP L )。
(2)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增加的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同时这些产量以市场价格出售,所以劳动的一个单位使用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即VMP=P·MP 。而厂商面对的劳动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厂商的劳动边际成本为劳动的价格,它不随厂商使用劳动的多少而变化,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成本等于劳动的市场价格。所以,厂商的最优劳动使用条件为:VMP=MP·P=w,其中w 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短期中,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一定会使生产一直进行到实际工资(W/P)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的那一点。同理,以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价值的那一点。所以,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
实际上就是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实际工资之间的依存关系。劳动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劳动需求是实际下资的减函数。实际下资低时,劳动需求量大; 实际工资高时,
劳动需求量小。
(3)与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同,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不能简单地由各个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所形成。当劳动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都会或多或少增加对劳动的投入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产量有所扩大,或者当劳动价格下降时,会导致使用劳动厂商生产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引起各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P 下降,进而引起边际产品价值VMP 下降,因此通过个别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时,需要对个别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加总后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获得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2. 帕累托最优的含义是什么? 当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是否意味着收入的平等分配? 为什么?
【答案】(l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当经济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平等分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①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相等;
②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但是,这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存在无穷多个同时满足所有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经济状态,其中甚至包括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的情况。
3. 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商品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
(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1)如果X 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由于实际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X 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按一般均衡分析,X 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将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对生产X 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 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数量的增加。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 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 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 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X 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的价格下降和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 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4. 消费者剩余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方面,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逐步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消费者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
d 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图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P =f(Q )
给出,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假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 0,消费者的购买量为Q 0。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在产量0到Q 0区间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 0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0;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 0BQ 0。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 0AB ,就是消费者
剩余。
消费者剩余
二、论述题
5. 论述收入弹性和交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答案】(1)收入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不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M 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其中,需求收入弹性e M >1的商品为奢侈品,0<eM <1的商品为必需品,e M <0的商品为劣等品。
(2)需求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X 、Y 表示两种商品,用e XY 表示X 商品需求量对Y 商品价格反应程度,则需求交叉弹性公式为:
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
,X 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则X , Y 商品之间值,即e XY >0表示随着Y 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
存在替代关系,为替代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 XY <0,表
,X 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则X 、Y 商品之问存在互补关系,示随着Y 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