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理工大学专业综合1之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井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④便于组织与控制;

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2. 横向一体化

【答案】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3.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4. 有机式组织

【答案】有机式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组织。有机式组织

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不具有标准化的工作和规则条例,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做出调整。这种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处在不稳定或不可预测环境下的组织。

5.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6. 前馈控制

【答案】前馈控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再补救。

(1)前馈控制的优点是: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已经铸成的差错的无能为力的弊端; 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2)前馈控制的困难是: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下作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7. 晕轮效应

【答案】晕轮效应是指对他人的某种突出表现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的忽视,从而产生以点概面的现象的心理效应。这种情况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故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某一品质的信息量大,其他品质的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日,以偏概全。

二、简答题

8. 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程度。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和实现标准化作业,员工和部门的业绩也容易考核,因而组织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 相反,小型组织可以凭借管理者的能力来对组织进行控制,组织显得比较松散而富有活力,因而规范化程度也比较低。

(2)集权化程度。在大型官僚或层级组织中,决策往往是由那些具有完全控制权的高层主管做出的,因而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比较高; 事实上,为了快速响应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组织规模越大就越是需要分权化; 而在分权化程度较的组织中,决策更多地是在较低的层级上做出的,决策

速度越快,信息反馈也就越及时。

(3)复杂化程度。大型组织的高度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横向和纵向关系的复杂性,大型组织经常需要建构新的部门来应对由于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新问题; 同时,随着组织中部门规模的扩大,部门管理者控制力也会不断减弱,部门又会产生新的再细分压力,结果造成部门林立的臃肿格局。另外,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控制幅度条件下,管理的层级数也必然增多,这都会大大增加管理的成本,减低管理的效率。

(4)人员结构比率。“帕金森定律”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激励的管理者往往会增加更多的管理者,包括建构自己的帝国大厦以巩固他们的地位。研究表明,在迅速成长的组织中,管理人员的增幅要比其他人员的增幅大得多,在组织衰退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减幅小得多,这说明,管理人员最先被聘用而最后被解聘。也有研究表明,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比率是下降的而其他人员的比率则是上升的。总体而言,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结构比率应当是均衡配置的,任何不一致都应当通过积极主动的变革来加以调整。

9. 什么是管理幅度? 对于给定的组织,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有何关系?

【答案】(l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能管辖的下属人数必定有一个限制和限额,因为任何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居于权力中心的领导人,不可能无限制的管理和指挥很多人而且使他们的活动配合默契。在一个组织中,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管理者和其下属的工作能力、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上并非是影响管理幅度的全部因素,要根据组织本身的特点来确定适当的管理幅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层次。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对于给定的组织,由于人员规模一定,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般呈反比例的变化趋势,组织的幅度大则管理层次就会比较少,组织的幅度小则管理层次相对而言就比较多。

10.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有哪些? 试举例予以说明。

【答案】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社会制度不变的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针特点、政策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对于这些变化,组织可能无法预测,但一日‘变化产生后,它们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组织是可以分析的。组织必须通过政治环境研究,了解国家和政府目前禁止组织干什么、允许组织干什么、鼓励组织干什么,从而使组织活动符合社会利益,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2)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