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1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9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29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64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38

一、名词解释

1. 掐丝珐琅

【答案】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1)制胎,(2)掐丝,(3)烧焊,(4)点蓝,(5)烧蓝,

(6)磨光,(7)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2. 北齐南黄

【答案】“北齐”指国画大师齐白石,“南黄”指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1)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用笔有力,画虫极为精细; 特别擅长画虾蟹、蝉、蝶、鱼、鸟一类的题材,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齐白石反对闭门画室的空想,倡导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代表作有《群虾图》等。

(2)黄宾虹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喜欢用焦墨和浓墨,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用笔方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用墨方法,具有很高的美术理论价值。对新安画派作了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料。代表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等。《画家通论》、《虹庐画谈》

3. 屋漏痕

【答案】屋漏痕是书法术语,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它形象地比喻了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流沿泥墙缓缓滴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4. 晋祠圣母殿彩塑

【答案】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

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5.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6. 波臣派

【答案】波臣派是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鲸字波臣而得名。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糯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二、简答题

7. 简答清代绘画艺术。

【答案】(1)清代早期,山水画直承董其昌一派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犁,史称“四王”,被视为画坛正宗。四王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与四王并称为“清六家”或“四王吴恽”的吴历与恽寿平也属于这一大系统。吴历师法宋元各家,笔墨雅致,物象多姿,风格清醇。恽寿平在花卉创作中创没骨画法,工致中显现意气风采,画面天真脱俗,明净艳丽。

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和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2)清代中期绘画以“扬州八怪”为代表。扬少八怪实指活动在扬州的一批画家,其中以郑燮、金农、黄慎为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社会上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8. 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

【答案】赵孟頫是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1)绘画

①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②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③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④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2)书法

①力倡恢复“二王”传统,遂使“二王”书风一脉正传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②他的楷书博采众家之长,温文尔雅,而内寓刚劲的书法风格,与欧、颜、柳并称四大楷书家。

③他的行草主要来源于二王,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传世作品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行草书有《洛神赋》《千字文》。

④赵孟頫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

(3)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祈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山水画理论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

9. 说出敦煌、炳灵寺、云冈、龙门四大石窟的开凿年代。

【答案】(1)敦煌莫高窟,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元代,历经11个朝代不断修造而成。

(2)炳灵寺石窟,位于黄河之滨的小积石山,开凿在大寺沟西侧的悬崖峭壁上,距甘肃永靖西南约40公里。始于十六国时的西秦,北魏、隋、唐续有开凿,宋元以后有过补塑和彩绘。

(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而衰落。

(4)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后至唐贞观、天宝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