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642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定员。
2. 党内监督
【答案】党内监督是指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种监督机制。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可从广义上分为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两种类型。组织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纪律检查是指通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党内监督是构成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绩效计划
【答案】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作为绩效管理的第一环节,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后续下作能否正常开展,影响整个绩效管理的效果。政府部门绩效计划的内容具体有:①确定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 ②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③绩效计划中的沟通和参与。
4. “突变式”改革、“渐进式”改革
【答案】突变式,,改革指在较短期内,对行政体制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变革,能迅速改革、改变旧体制,但阻力和风险较大。“渐进式”改革则指用较长时间对行政体制各方面进行逐步阶段性的调整和变革,较为稳妥,进程相对缓慢。
5. 领导
【答案】领导有名词性含义和动词性含义。作为名词的“领导”一般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动词性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是具有多层次、多领域内涵的概念,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行为发生
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等。
6.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7. 绩效性原则
【答案】预算编制的绩效性原则指部门预算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部门和财政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分别记入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并作为财政部以后年度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以强化对部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使用效益的考核分析,促使预算资金的安排由“重分配”向‘·雷管弹,,转变。
8. 公务员申诉与控告
【答案】公务员申诉指公务员对公务员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时,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处理的行为。这些人事处理决定包括:处分; 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降职; 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免职; 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向上级机关或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机关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9. 分赃制
【答案】政党分赃制是指在美国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官吏任用制度,即政党在选举获胜以后,把官职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公开在其支持者之间进行肥缺分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中的公务人员没有专门的招聘手续,工作表现不受重视,职务晋升无人过问,人们不把为政府部门服务作为一种终身职业,没有任何保障可以使公务人员不受政治变迁的冲击。分赃制的特征是:当选总统把政府官职当作战利品,合法、公开地分配给亲信和本党在竞争中出力的人员。这种官吏仟用制度,造成了政府工作效能的严重低下。
10.行政监督体系
【答案】行政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瞥权的多元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根据行政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将行政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行政管理内部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行政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形式
包括:一般监督、专门监督、行政复议和特种监督。行政管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组织以外的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多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异体监督。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二、简答题
11.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答案】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 反之,它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这邸基本职能,必须通过各个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行政职能又包括一系列的运行职能。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的概括和表述,一般地概括为四项运行职能:
(1)决策职能
①决策职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著名管理学者西蒙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无论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都离不开决策。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
②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首先必须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行政目标和任务,并具体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等。一般越往高层,战略性决策越多; 越往基层,执行性决策越多。战略性决策多是非程序性的,较为复杂,而执行性决策多为程序性的,难度相对较小。
③决策活动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始终,确定组织的日标,制定各种战略和战术计划等,都需要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抉择,这是计划工作中的决策问题; 组织机构的设置,部门划分方式的选择,集权分权关系的处理,以及各职位人员的选配等,这些是组织工作中的决策问题; 在控制过程中,控制标准的制定、活动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选择等,也都需要决策。
(2)组织职能
①为有效地实现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这就是组织职能。②仟何管理目标和仟务都要通过组织机构和指挥活动才能完成,所以组织是重要的运行职能。它具体表现为: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搞好编制管理; 对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监督等。
(3)协调职能
①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因为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地促进协调,这样组织才可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良好效果,即通常说的“1+1>2”这种协同效应效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