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社必须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制度,将有关问题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农业合作社是完全建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农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联合各方彼此信任,需求基本一致。

2. 如何看待关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争论?

【答案】(1)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小农经济。

(2)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孰优孰劣之争常与农业经营规模大小优劣混在一起:农业经营规模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确定农场最佳规模、为农场选择土地面积和投资数量提供依据,这种比较是同质比较; 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研究的目的是要来说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劣。

(3)大农论与小农论之争的实质在于农业生产应采取那种社会经济形式,用来作为农业政策选择的依据,或为农业政策进行理沦辩护,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沦之争。

(4)资本主义国家大小农场争论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小农场与大农场的规模绩效之争,是对于家庭农场与雇工的大农场优劣之争。争论双方在实质上代表着这两种农场的利益,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取向。理论之争的背后是某个社会群体利益,而争论的表现却是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的比较。

(5)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大小生产争论的实质

小农论者被视为反对集体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往往涉及到政治路线斗争,所有的文章都论

证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政策造成思潮,思潮形成观点,观点推动研究。用大小优劣的观点来支持规模经济效益的研究,所要证明的是政策正确性。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初创阶段(1990一一1993年)

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这一阶段农产品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

(2)清理整顿阶段(1994一一1996年)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1993年11月国务院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具体包括:初步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清理整顿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 初步清理整顿交易品种; 规范期货市场运作等。

(3)调整阶段(1997一一2000年)

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构建起来。在整个调整时期,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但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4)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以后)

国家重大会议持续关注期货市场问题。从2001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予活跃,出现恢复性增长。2007年3月起,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4. 掌握当代合作社思想的流派和主要观点。

【答案】(1)改革派

改革派把合作社视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改革,作为一种重新分配收入与财富,消除或协调劳动与经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手段,最终目标是改造资本主义,以另一种制度取而代之。

主要的理论观点、思想倾向属于改革派的学派有:

①社会主义学派

社会主义学派认为社会主义是合作社运动的最终目标,合作社仅仅是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或准备阶段。他们所信奉的社会主义往往带有改良主义的色彩。

②合作联邦学派

a. 把合作社运动的进程视作终结,合作社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达到另一种体制的手段或途径;

b. 把私有财产作为其经济结构的基础,认为其社会的弊端在于太多的人没有足够的私有财产,所以要把更多的财产分配给更多的人;

c. 社会主义学派主张由国家或工厂来控制经济,而合作联邦学派则把对经济的控制权交给消费者,主张消费者至上。

(2)进化派进化派认为合作社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认为合作社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种进化发展,这一派的最终日标是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受这一派理论影响的合作社往往更注重于合作的经济方面,较少注重社会日标。

理论观点属于进化派的主要学派有:

①竞争尺度学派

a. 以合作为尺度来衡量资本主义体系的功效,把合作社运动视为抑制资本主义阴暗面的手段; b. 合作社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机制,只能起辅助作用;

c. 资本主义过十强调主动性、竞争及逐利,不利十伸张社会正义和公平分配,实践社会原则的经济企业(合作企业)就应纠正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谬误之处,起到平衡轮的作用。

②萨皮罗学派

20世纪20年代,艾伦·萨皮罗提出了一个计划,中心是由合作社来控制某种农作物的较大销售比例,使其在市场上成为支配因素,达到合法垄断。主要观点有:

a. 合作社应按商品种类而不是按地域关系组织起来;

b. 合作社成员应只限于农场主;

c. 民主管理;

d. 与合作社签署长期的、带强制性条款合同的入社农户应达到相当的比例;

e. 使用专家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f. 高度集中的管理结构。

③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以合作学者埃米里扬诺夫的合作社理论为思想基础的,几乎完全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合作社。主要观点有:

a. 合作是一种市场现象,合作社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间的不完全联合,合作这种形式仅合并了各个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但企业本身还是完全独立的;

b. 合作社是一体化与分化、独立与合并间的中介,合作只是业务的联合,而小是人的联合。

5.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保护政策的定义

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不和。

(2)农业保护政策的政策组成

①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②为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