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40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去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得到很大发展,己成为社会政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政治生活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①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②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③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④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多党合作制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在于:
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
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3.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
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4. 国际政治
【答案】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
①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问,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②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③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力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6. 议会共和政体
【答案】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二、简答题
7. 试用杰裴逊的分权制衡理论简析美国共和政体的特点。
【答案】分权制衡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杰裴逊将洛克、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同孟德斯鸡的分制原则成功结合起来,形成了他权力制衡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杰斐逊分权制衡思想表现在美国共和政体上具体表现为:
(1)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总统与法院系统独立行使,同时,三个系统之间又通过“违宪审查”“立法否定”“弹幼”等制度进行相互制约。
(2)中央与地方分权、相互制衡。美国在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上,中央享有最高的行政、立法、私法、外交、财政等权力,与此同时,地方也不同程度地享有对于地方事务的自主权力。由此构成了中央与地方既相互分权,又相互制约的局面。
(3)人民对政府权力的制衡。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总统、国会议员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选民有权监督他们的行为。通过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利形成了人民对于政府权力的制衡。
8.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案】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使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而从总体上说,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二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如下:
(1)二者的特征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特征: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②政治改革的特征: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是对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2)二者的方式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方式
a. 暴力革命。暴力革命就是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b. 非暴力革命。非暴力革命就是指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统治阶级不得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性的新旧交替。
②政治改革的方式
a. 综合性改革方式。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
b. 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就是指政治改革者确定其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
(3)二者的目的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改革的目的是政治改革能有效的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