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2.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3.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4.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内隐记忆?
【答案】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对。其操作性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的提取。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6. 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宫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仗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一般而言,在适当的条件下,不同感觉之间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是:对此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人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
7.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
(1)建立假设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值 检验
=1,(3)自由度为df=(2-1)×(2-1)比较计算得到的拒绝值与临界值的大小
>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8. 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答案】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有三种智力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可以
用于学习新的事实; 操作成分,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 元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到成功。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还表现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需要。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从经验的角度,人们处理问题需要有两种能力中的一种或两种,这两种能力就是个人处理新颖问题的能力和使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
9. 简述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在许多创造性思维中起到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1)想像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途径。 ①想像是新形象的创造,想像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此,想像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②想像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人们在面对问题情景、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常常在头脑中出现需要得到满足和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这种情景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
③想像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在人的活动中,若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像。想像可以“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构成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想像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使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它需要对己有的感性材料创造性想像,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10.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案】个体差异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发展水平上存在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和落后的人占全人口的极少数,而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占全人口的大多数。
(2)能力发展的结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