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宋代书院发展中,在学术争辩和讨论中创立了( )制度。
A. 讲会
B. 会盟
C. 会讲
D. 研讨
【答案】A
2. 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
A. 结构主义课程论
B. 经验课程论
C. 要素主义课程论
D.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课程理论和流派。这道题是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结合。布鲁纳提出来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任何基本结构都是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表现出来,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年龄,己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出来了最合适的新知识的呈现方式,那么就是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只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方式而己)。经验主义课程论是杜威提出来的,要素主义课程论是巴格莱,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是布拉梅尔德提出来的。还要分别主义者几个理论的主要的内容。
3. 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
A. 墨翟
B. 孟柯
C. 王充
D. 韩愈
【答案】C
4.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模式
C. 教学目标
D. 教学设计
【答案】D
【解析】教学策略,通常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和师生关系互动的规范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者范型; 教学目标是指在某一个阶段(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构,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
A. 一般发展
B. 特殊发展
C. 全面发展
D. 个性发展
【答案】A
【解析】赞科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通过实验,他提出了5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6.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A. 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 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 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 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答案】C
【解析】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一一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一一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英国,在产业革命之前,资产阶级为其子女建立了从预备学校、中学直至大学的学校教育制度,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在由宗教团体主办的“贫民学校”、“主日学校”接受教义的灌输。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要求其国民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样一来,英国的教育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了国民小学、职业学校,以便培养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劳动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规学制。
7.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8. 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
A. 新民德
B. 移民风
C. 增民财
D. 强民体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严复教育主张的掌握程度。严复提出三育救国:“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要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 “开民智”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的智慧,使国民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 “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的伦理道德。总之,严复主张以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育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这道题算是比较想简单的,只要对严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