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温州大学人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A. 指导教育实践

B. 规范教育行为

C. 揭示教育规律

D ,制定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理解情况。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样类型的题目在教育学原理的前几年的试题中考查过,就是说,科学对应的就是规律,明白这个关键点,这道题选对也就很容易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 氏族公社末期,( )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A. 礼乐之教

B. 军事教育

C. 劳动教育

D. 宗教教育

【答案】B

3. 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学海堂

C. 漳南书院

D. 东林书院

【答案】D

4.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日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日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考查。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课程评价观强调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可判断教学效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一定的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又叫做CIPP 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旨在提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5.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答案】D

【解析】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前者主要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后者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而且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 在下列四个阶层中,称之为“四民之首”的是( )。

A. 农

B. 工

C. 商

D. 士

【答案】D

7. 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

A. 新民德

B. 移民风

C. 增民财

D. 强民体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严复教育主张的掌握程度。严复提出三育救国:“一日鼓民力,

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要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 “开民智”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的智慧,使国民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 “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的伦理道德。总之,严复主张以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育武装国民,取代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这道题算是比较想简单的,只要对严复教育思想了解,最对是很容易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8.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一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9.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 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10.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工戊学制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