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早期改良派所提出来的措施? ( )
A. 提倡教育平等
B. 改革科举制度
C. 建立近代学制
D. 倡导女子教育
【答案】A
2. 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
A. 明堂
B. 国子监
C. 乡校
D. 伴宫
【答案】D
3. 下列哪项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 ( )
A.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B. 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C. 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
D.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答案】C
4. 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
A.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 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 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D. 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答案】A
5.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
A. 更具客观性
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 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答案】C
【解析】相对于访谈调查来说,问卷调查具有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结论比较客观,所收集到的资料便于编码和统计处理等优点。相对于。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重复解释,使被调查者了解问题的实质,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6.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
A. 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
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答案】B
【解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1970年和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马丁·特罗教授在《从大众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巧%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S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7.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
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8. 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
A. 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 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 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 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答案】D
【解析】早期的行动研究以勒温为代表,以技术取向为基本特征,特别注重行动假设、计划等研究过程,强调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实践取向,旨在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功能性文盲、教育荒废等教育问题; 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取向,反对科学研究中的“研究一应用”模式,主张在教育研究中揭示个人及团体的真正利益,揭露教育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之根源,最终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 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答案】D
10.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
A. 实验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问卷法
【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不具有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也不宜采用实验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