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813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核算中存货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它在核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存货投资也称净存货,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等于年终的存货量减年初的存货量的差额。存货投资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存货投资为减少)

正表示该年度的存货有所增加,而存货投资为负表示上一年的部分或全部存货在该年度中被销售出去。

(2)存货投资在核算中的作用为:如果存货投资为正,那么表示该年度有新生产的未售出的产品,而GDP 衡量的是产品产量,而不是销量,因此应该计入GDP ; 如果存货投资为负,表示的是过去生产的产品的减少,而不是本期产量的增加,因此不应计入GDP 。

2.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能否反过来说,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答案】在消费函数c=α+βy 中,边际消费倾向是β,平均消费倾向是,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一定递减,但是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 因为当收入y 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即使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递减。

3. 什么是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涵义?

【答案】(1)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离散形式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δ)k 项。(n+δ)k 项可以这样来理答: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2)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涵义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

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

4. 设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井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 属于何种类型?

【答案】(1)由y s =yD 得:

2000+P=2400-P

解得:P=200,y s =yD =2200

即得供求均衡点,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2)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函数方程为:

于是,由y s =yD ,有:

2000+P=2160-P

解得:P=80,ys=yD =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下,价格较低,产量也较低,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函数方程为:

于是,由y s =yD ,有:

2000+P=2640-P

解得:P=320,y s =yD =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下,价格上升,产量也有所增加,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函数方程为:

于是,由y s =yD ,有:

1800+P=2400-P

解得:P=300,y s =yD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下,价格上升而产量降低,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总供给曲线。

5.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答案】(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3)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从而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二、论述题

6. 试运用短期和长期总供求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答案】(1)总需求曲线表示了经济总需求(Y )与价格指数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在P-Y 空间中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IS-LM 模型中,当经济总需求(Y )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则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则物价指数必然下降。因此. 经济总需求与物价指数负相关。

(2)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各种价格指数和经济中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之间的组合关系。由十各学派的基本假设不同,因此其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也不同。一般而言,经济学家们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充分就业收入的直线。

(3)短期波动分析。以经济需求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为例,分析短期波动的情况如图15-8所示。

图 需求冲击引起的短期波动

图(a )表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现在,经济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AD' 从而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收入,经济处于繁荣状态,如图(b )所示。如果经济

2需求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AD ,从而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收入,经济处

于萧条状态,如图(c )所示。

(4)长期波动分析。以经济需求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为例,分析长期波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为垂直横轴于充分就业收入的直线。现在,总需求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AD 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依然相交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国民收入不变。但是,价格水平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