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834旅游学与旅游经济学之《旅游学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批发经营商
【答案】(1)旅游批发经营商,是指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批发业务也可理解为组团业务。人们根据从事批发业务的旅行社在使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的差别,将其分为两个亚类:
①旅游批发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自己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大众出售这些产品,而是通过第三方,即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进行零售;
②旅游经营商在组合出包价旅游产品后,除了通过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向消费者大众销售之外,还通过自设的零售网点进行销售。
(2)旅游批发经营商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集中化程度比较高,因而这类旅行社企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组团来华旅游的欧美旅行社中,绝大多数都是旅游批发经营商。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权威解释:即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代际公平,旨在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都能够有条件得以满足;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这一基础之上; 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切实得到保护。
【答案】
3. 旅行社
【答案】(1)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其中,“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为旅游者安排交通、住宿、餐饮、观光游览和体闲度假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为旅游者提供导游、领队、旅游咨询、旅游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服务。
(2)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人们通常根据旅行社行业中的自然分工情况,按照有关旅行社企业主营业务的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批发/经营商,一类是旅游零售商。按照不同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将我国旅行社规范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另一类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和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4. 旅游基础设施
【答案】旅游基础设施的解释与划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标准。依据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依赖程度,
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必须依赖和使用、作为旅游接待地区所必不可缺的那些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依据有关设施的建设特点,将建造于地下或地表的一般公用事业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旅游基础设施应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以及与此有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港口码头、夜间照明设施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如医院、银行、食品店、公园、治安管理机构等。
5. 市场细分
【答案】旅游市场划分又称旅游市场细分化。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作为这一划分过程的结果,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便是一个市场部分,称为细分市场。因此,旅游市场划分或旅游市场细分化就是将整体旅游市场依据旅游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整体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必要性:
①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它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它们客观上可能有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面向所有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为了有效地选择目标市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首先需要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实力,从所划分出来的细分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只有在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6. 社会旅游
【答案】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旅游,是指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社会旅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代旅游能够为人们适时放松、舒展精神和恢复体力提供机会;
(2)外出旅游作为一种观察、体验和认识异乡事物的最直接的手段,为满足人们的求知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二、简答题
7. 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答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小国之外,国内旅游活动的规模总是大
于出国旅游活动的规模,并且近距离旅游的客流量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
形成近程旅游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原因包括:
(1)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无疑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2)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一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特别是寻常周末休假时间也可用于出旅游,因而需求量较大。
(3)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日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4)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就国际旅游而言,很多国家对邻国居民的旅游来访都实行免办签证或者只需在入境口岸办理简单的临时签证。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无需办理旨在准入的履行手续。此外,由于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甚至会有很多自驾车旅游者。
8.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