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法规

【答案】新闻法规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规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法律形式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规范。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多数国家都采取此方式; 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 ③有些国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专用的法律条款中,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国等国家被采用。

2.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3. 创新扩散

【答案】“创新扩散”假说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 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是指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从传播的角度看,社会变革包括这样三个阶段:①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②新观念得以向社会体系成员进行传播; ③新观念被采纳或拒绝所造成的变化。

4. 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

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5. 横三民

【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1912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1912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

6. 长尾理论

【答案】“长尾理论”是研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和处理“冷门”商品的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其含义是,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即企业的销售量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

7. 新闻学

【答案】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以新闻和它的载体—由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所组成的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 狭义的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理论。

8. 新闻本源

【答案】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 ”、“新闻从哪里来? ”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简答题

9. 简要评述新闻把关人理论。

【答案】(1)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

加工的人和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下的过程就是把关。

①“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0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 )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②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包括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3)“把关,,过程的实质

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0.为什么说我国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

【答案】中国的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因为徐宝磺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1)徐宝磺的《新闻学》

徐宝磺的《新闻学》(初名《新闻学大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1919年12月由北大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的名义出版。学界泰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正如徐宝磺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说,该书“取材于西籍者不少”,但“对于新闻学的重要问题,则皆有系统的说明; 而讨论新闻纸的性质与其职务,及新闻之定义与其价值,自信所言,颇多为西方学者所未言及者”。

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建,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徐宝磺曾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新闻学》就是将其在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

(2)召卜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活动。《实际应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