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610专业基础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答案】根据参与的免疫活性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的不同,免疫应答又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不同类型。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一类小淋巴细胞一一依赖胸腺的T 细胞发生增生、分化,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这类免疫作用称为细胞免疫。相反,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小淋巴细胞一一B 细胞进行增生和分化为桨细胞,它可合成称作抗体的各类免疫球蛋白,例如IgG 、IgA 、IgM 、IgD 和lgE ,并把它们释放到体液中去发挥免疫作用,这就是体液免疫。
2. 不产氧光合作用。
【答案】不产氧光合作用是一种存在光合细菌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即不利用
时的氢供体,而利用还原态无机物(
3. 半合成抗生素。
【答案】半合成抗生素是指对天然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人为改造,使其疗效提高、毒性降低、性质稳定和抗耐药菌的新抗生素。
4. 巨噬细胞。
【答案】巨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淋巴和多种组织中的大型单核细胞,寿命长,可作变形虫状运动,并有吞噬和胞饮功能。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它在不同组织中有不同的名称。功能很多,如吞噬和杀菌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癌作用等。
5. 衰亡期。
【答案】衰亡期是指紧跟在稳定期后的一段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繁殖速度,即群体出现负生长的时间。特点是R 为负值,细胞形态不规则,常出现退化型、膨大型、畸形或自溶细胞,并会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或芽孢等。
6. 螺菌。
【答案】螺菌是指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7. 真菌生活史。
【答案】真菌生活史是指真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 其染色体由单倍体到双倍体再回到单倍体的过程。
第 2 页,共 37 页 作为还原)或有机物还原的氢供体。
8. COD 。
【答案】COD , 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 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
二、简答题
9. 正常人外周血中【答案】应细胞的功能。而细胞与细胞即细胞的比例约为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细胞,在APC 辅助下活化后,有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及活化T 效辅助下才能活化行使功能。因此,细胞即杀伤性T 细胞,必须在
细胞减少将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全面下降。
10.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的三个区别是什么?
【答案】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的三个区别:
(1)免疫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而变态对机体有损害作用;
(2)免疫是发生在传染性疾病,而变态是在非传染性疾病;
(3)免疫是大多数人的特征,而变态是少数人的特征。
11.什么是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案】(1)烈性噬菌体是指凡侵入细胞后,立即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并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烈性裂解性生活史叙述如下。
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点接触,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附着在受体上。
②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构象变化,长度减少了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噬菌体核酸通过尾管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胞外。
③増殖: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大量合成噬菌体各部分“组件”以及复制噬菌体核酸。
④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我装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⑤裂解:病毒粒子成熟后,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12.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方法 (注明所用培养基及其碳氮源、培养条件)。
【答案】(1)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养①制作PH7.0〜7.2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蛋白胨)
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便可得到菌落小、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的③培养皿倒置37°
第 3 页,共 37 页
细菌。
(2)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①制作pH 为7.2〜7.4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是,氮源为硝酸钾)
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7〜10天,便可得到菌落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
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的放线菌。
(3)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方法:
,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①制作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马铃薯)
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
不透明的酵母菌。
(4)从土壤中分离霉菌的方法:
,添加80%乳酸数①制作pH 为自然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豆芽汁)
滴,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3〜4天,便可得到菌落呈绒状、棉絮状或蝴蛛网状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
霉菌。第3章病毒和亚病毒
13.raKT 偶数噬菌体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各个部位的特点和功能。
.T 偶数噬菌体共有三种,即【答案】(1)T 偶数噬菌体典型构造:£噬菌体是
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对称的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一种复合对称结构,形状似蝌蚪。
(2)T 噬菌体各部位的特点和功能:T 噬菌体衣壳由212个直径为6nm 的衣壳粒组成,线状双链DNA 位于头部的核心。颈部位于头尾相连处,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是一六角形的盘状结构,从颈环发出6根颈须,它的功能是裹住吸附前的尾丝。尾部由尾管、尾鞘、基板、刺突与尾丝等组成。尾管由144个衣壳粒螺旋排列成的24圈螺旋所组成,是位于头部核心的DNA 进入宿主细胞的通道。尾鞘是由144个相对分子质量各为55000的衣壳粒缠绕而成的24环螺旋。基板为一个六角形的盘状结构,上面长有6根尾丝以及6个刺突,尾丝和刺突具有吸附功能。
14.—种圆形或近圆形的微生物颗粒,可能是细菌体、芽孢、真菌孢子或者酵母菌,请你根据已掌握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设计一套实验方案,以确定其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案】实验方案如下:
C 处理此颗粒lOmin ,然后放入细菌培养基上培养,如长出菌说明(1)用湿热灭菌法:120°
是芽孢;
C 下处理lOmin ,然后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酸性PDA 培养基上培养,如牛肉(2)60°
第 4 页,共 37 页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3〜5天,便可得到菌落较大、湿润、表面光滑、较③培养皿倒置于28〜3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