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632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小概率原理

【答案】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 定量研究

【答案】定量研究是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又称量化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②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

③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④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⑤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3.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4. 描述性研究

【答案】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1)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2)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

(3)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4)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

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5. 偶遇抽样

【答案】偶遇抽样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偶遇抽样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

二、思考与实践

6. 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案】选择研究问题对于做好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这一说法正确地解释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很好地体现出提出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的看法虽然主要针对自然科学研究,实际上对于社会研究也同样适用。

7. 什么是测量? 有哪些层次? 每个层次的数学特征是什么?

【答案】(1)定义: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测量主要有四个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3)数学特征:

①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它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②定序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 )或者( )

个层次;

③定距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0没有实际意义;

④定比测量的数学特征是可以进行乘除运算,有绝对零点。

8. 如果一个高等院校以外的年轻的研究者希望以实地研究的方式研究大学生中的小群体及其活动,你觉得他应该如何进入你们的圈子? 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大学生接触?

【答案】(1)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具有其真正的含义,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

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这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就生活在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或者就工作在研究对象

,同时又认识研究者所希望研究所工作的单位,他们既认识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亲戚更好)

的那些研究对象。总之,他们能够十分便利地将研究者“带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

(2)获准进入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面程序,或者说只是获得了在所研究的

,它离真正进入社区的生活,进入所研究的群体还有相当的距离。 群体或社区中的“公开身份”

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这种信任的取得、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机会。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人们才会慢慢习惯你的出现,习惯你的参与,慢慢从心理上接受你。而在这种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然的契机,这些契机将成为一种转折点,使得研究者逐渐从当地人的“他群体”中,进入到他们的“我群体”里。

(3)我认为,这个年轻的研究首先要遵从以上的规则。然后,经由一个“关键人物”的介绍进入大学生群体。然后,尽快寻找机会,与大学生建立亲密友善的关系。最好在参与大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契机,逐渐进入大学生群体。

9. 定性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简要说明每一种方法的主要操作技术。

【答案】定性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其操作技术如下:

(1)连续接近法

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具体操作如下:

①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②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

③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

,经过连续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会更加准确。 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

(2)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即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

,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中起来,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

去填满这只空盒子。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①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