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631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返回联系
【答案】返回联系,又称反馈环节,指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急(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2.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3.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4.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5.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6.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7.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的测验。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接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8.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9.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为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10.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二、简答题
11.阐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常称为“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个体的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从儿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其心理发展有了许多根本上不同于章年期的特点,产生了许多质的变化。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
(1)过渡性。童年期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更多地依靠成人保护,而青年中、晚期则是个体发展上接近成熟期,个体开始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青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中、晚期过渡的时期。过渡的前半期,即少年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半期即青年初期则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2)闭锁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尤其是青年
初期,闭锁性更显突出,在自己的物品保管、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明显表现。但与成年人相比尚显纯真、直率,有的甚至锋芒毕露。
(3)社会性。如果说影响青少年期以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更多是家庭、学校的话,那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则更多是社会和政治环境。青少年期是人的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考虑和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阶段。
(4)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好强好胜,自信心强,容易偏激,缺乏社会经验而又敢于行动,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处于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定的时期。
12.为什么信总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者心理学的面貌。
①在认知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中,一个重要之点是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②同时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使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使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2)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认知心理学家相信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能客观地描述人的某些复杂的内部过程,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给心理学本身带来了很多变化,同时也对一些临近学科和有关领域的实践产生影响,所以说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3.简析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
【答案】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电绩就期待雷声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如看见闪
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 平时努力学习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个体的认知在动机产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动机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案】(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中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提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