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620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 主题
【答案】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主体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从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不断认识理解,所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所以被称为是作品的“灵魂”、“统帅”。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3. 类型电影
【答案】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4. 艺术形象
【答案】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5. 造型艺术
【答案】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习惯上分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前者指以绘画、岩画、版画、画像石等表现自然或现实社会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想象; 后者多半指建筑艺术与图案纹样、工艺美术制品等。
6. 数字艺术
【答案】数字艺术,又称“数字化的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其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①交互媒体设计,是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 AP 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 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 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等; ③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一类虚拟空间设计:④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美术、雕塑相对应。
7. 象征
【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8. 语言艺术
【答案】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二、论述题
9. 交响乐一般由几个乐章组成? 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作品赏析。
【答案】交响乐(Syru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词“sym ”和“phone" ,原意为“一齐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这个词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
(1)交响乐的乐章组成及其具体内容
交响乐曲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它包含四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套曲:
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第二乐章,慢板,常用抒情的民间素材,万段曲式或回旋曲式;
③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常用舞曲形式;
④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的终曲,回旋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也用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为音乐的对比、展开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使其得以表现更为丰富并蕴含哲理的内容,而对比、展开的原则,也成为交响曲创作的基本原则。
a. 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中包含着主部和副部两个在形象、色彩、风格等方面互相对比的部分; b. 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则将其发展变化,并加强对比,以形成戏剧性的高潮;
c. 奏鸣曲式的再现部则是呈示部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
(2)作品赏析
捷克19世纪著名音乐家德沃夏克,曾于1892年至1895年应邀到美国纽约的音乐学院讲学,他创作的《e 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引子是慢板,由大提琴和长笛奏出了舒缓的音调,仿佛是在娓娓诉说作曲家经过漫长的海上旅行终于望见新大陆时的复杂心情。在这段沉思般的乐句之后,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各声部争相奏出强烈的节奏,使人为之一振,仿佛感受到了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紧接着,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了昂扬奋进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部主题非常富有美国味道,它始终贯穿在整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之中。
随后而来的是副部主题,首先是长笛和双簧管奏出的副部第一主题,跳跃欢快的节奏与主部主题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美国性格。而由长笛独奏的副部第二主题则显得伤感、甜美,甚至仿佛有几分哀伤,似乎是黑人歌唱家在轻声歌唱。在随后的展开部和再现部中,两个主题相互冲突又相互交融,最后巧妙地重叠在一起,在乐队全奏中结束了第一乐章。
②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
不少人认为这是所有交响乐中最著名、最动人的慢板乐章,据说当《e 小调第九交响曲》在美国初次演出时,由英国管奏出的这段旋律甜美忧伤、感人肺腑,许多听众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③第三乐章是谐谑曲
其中既有活泼轻快的印第安舞曲,也受到捷克民间舞蹈的节奏和音调的影响。显然,作为一位身在美国的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巧妙地将它们融汇在一起,使两个主题相映成趣、充满生气。
④第四乐章是快板
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不仅有新的主题,更是将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再现,这些主题经过变化发展,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乐队全奏的热烈气氛中,以辉煌的高潮结束了全曲。
总之,德沃夏克的《e 小调第九交响曲》首次演出就在美国轰动一时,一些报纸将其称之为“最富有美国精神的交响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