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807综合考试(现代汉语与评论写作)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草书楷化”这种汉字简化方法。
【答案】草书楷化,是钟明善先生在《于右任书法字典》的“序”中提出来的,具有远见卓识的观点。草书是为了在实用中节省时间,书写快捷而发展起来的。字的简化,也是为了书写快捷,节省时间而进行的改革。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
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把群众比较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法,就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例如:
长(長) 专(専) 书(書) 尧(堯) 为(爲)
2. “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1)“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不相同。打毛衣,“打”的结果是毛衣。打电话的“打”用的工具是电话。打孩子,孩子是“打”这个动作的受事。
(2)原因: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可粗略分成三种:
①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例如,“割麦子ㄧ打落水狗ㄧ放跑了罪犯”)、动作的对象(例如,“告诉大家ㄧ感谢你”)。打孩子,孩子就是受事宾语。
②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施事宾语比受事宾语少见,多用于少数特定句型中。例如,“来了一位客人ㄧ走漏了消息ㄧ出太阳了ㄧ荷叶上滚着水珠ㄧ高粱抽穗儿了ㄧ天上飘着白云ㄧ一锅饭吃十个人”。
③中性宾语,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细分起来其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助不同的变换式来辨认。
3. 简述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答案】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具体表现如下: (1)定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以及打字印刷的汉字处理。
(2)定形
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整理过程中,公布了《第一批异
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为汉字的定形下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定音
定音是指规范异读词的读音。
(4)定序
定序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以便查检汉字。排列汉字便于查检汉字,所有又称检字法。工具书的编写,档案、资料检索的编排,印刷签字的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的编制和汉字信息处理等,都要求汉字有定序。
4. 简述调值和调类的关系。
【答案】调值和调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也有着相关的联系,区别与联系的具体表现如下:
(1)联系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无论在普通话(或仟何一种方言里),总是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
(2)区别
调值和调类确立的依据不一样。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确立每一种声调的调值所依据的是音高和音高的变化。而调类则是根据调值所归纳的类,确立调类的依据是调值的多少。
总之,调值和调类具有密切的关系,调值决定调类,调值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调类。
5. 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 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
【答案】(1)双关的修辞作用
①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②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举例分析
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①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二句中的“杨柳”字面上写的是轻轻飘肠直上九重霄的杨花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歌颂他们忠魂升天,永垂不朽。谐音双关,寓意深长。
②语义双关
例如: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几十里的大山脊,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露出了马脚”的另一种意义是匪徒们露出了破绽。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很有表现力。
6. 语音具有_____属性、_____属性、_____属性。
【答案】物理; 生理; 社会
7. 下列三组译名应选用什么词为好? 为什么?
disco 的士高 迪斯科 的士够格 的士格
dacron 的确凉 的确良 涤确良 达可纶 大可纶 的良 确良
laser 雷射 镭射 莱塞 莱泽 睐泽 激光 激光器
【答案】disco 应选用“迪斯科”,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准确、清楚,就不用外来词,类似的dacron 应选用“的确良”。
laser 选用“激光器”。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8. 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 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 试举儿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
【答案】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交错使用,前后配合,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例如: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来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袁鹰《井冈翠竹》)
这是比拟辞格的两次连用。“欢送”“毛竹”是把毛竹比作被欢送的人,这是一次比拟。让毛竹“一路欢唱着飞下山了”,是把毛竹比作能欢唱又能飞的动物,这又是一次比拟。文字写得极其生动活泼,使读者对毛竹有深刻的印象。
(2)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称“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更有文采和力量。例如:
真是天大的喜事! 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这是拟人和夸张两种辞格兼用。“扫帚在欢笑”,是拟人,又是夸张。它描绘了喜事临门,皆大欢喜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