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3.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
,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
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4.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5.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6.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7.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
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8.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9.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10.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
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简答题
11.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与“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我们”与“咱们”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2)“你”与“您”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 “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妈妈,您到哪儿去呀? ”“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3)“那”与“哪”
“那”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一般所指的是确定的。例如,“那是教室,这是寝室。”“哪”是疑问代词表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例如,“哪是你的座位? ”也可以用于虚指,例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12.近几年,网络上开始流行“囧”“槑”“烎”等字。你怎么看待这些符号的性质? 它们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 请运用语言文字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1)“囧”“槑”“烎”等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预定俗成的,没有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
①“囧”是一个象形字,它就像一张脸,里面的“八”像下垂的眉眼,“口”就像张开的嘴巴,于是这一表情就被网民赋予了以上诸多含义,在网络上可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失望等诸多意义。
②“槑’,,从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呆”构成的,网民称此“比呆还呆”,它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是形容词。
③“烎”拆分开即为“开火”,它表达一种特殊的竞技心态,成为网民们形容“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流行语,既传神,又达意。
(2)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网络流行字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结果。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
(3)“囧”“槑”“烎”等符号的未来
①我们对网络生僻字的流行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能一概扼杀。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抱着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网络语言本身具有随意、简约、多变性等特点,网络上出现和使用这种特殊用字,属于网民间的自娱自乐,可以容忍; 而在目前的书面语中,我们则要按照规范,严谨使用这种特殊用字。至于这些字能否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则需要经过网络和日常生活更大范围、更严格的筛选。网络用字能走多远,只能交给时间检验。
②“网络文字学”这一称呼的出现,是对“囧”“槑”“烎”等网络用字的新思考。这一学科能否真正确立并继续发展,要看类似网络汉字的发展前景。就目前而言,它的出现至少首先拓展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新视野。
13.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答案】聚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规则,是潜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