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下列有关犯罪人的处罚表述正确的是()。
甲(17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若甲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对甲可以适用缓刑。乙(76)岁,犯失火罪,对乙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丙犯贪污罪,宣判当日是其75周岁生日,也可以根据其犯罪情节对其适用死刑。丁(78岁),长年来虐待其女儿,并用针头、铁钳等工具对其施加暴力,造成其女儿重伤,其残忍手段引起公愤,对丁可以适用死刑。
问题:
[单选] 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自然人可以适用死刑的是()。
甲73周岁时实施杀人行为,由于案件一直处于侦查、审查起诉等司法程序,审判该案件时甲已经76周岁。乙17周岁时实施了轮奸行为,该案件审判时乙刚好过了18周岁的生日。丙妇女涉嫌爆炸罪,在羁押期间与看守人员自愿发生性关系,案件审判时自己已怀孕。丁77周岁时采用泼硫酸的方式实施伤害行为,被害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
[单选] 严某(男,13岁)与李某(男,18岁)商量好夜间去商店行窃,严某看好地形,准备好犯罪工具,制订好了行窃计划。当晚,二人行窃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送至公安机关。对二人应()处理。
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独自承担刑事责任。不成立共同犯罪,由严某独自承担刑事责任。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李某为主犯。按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并且严某为主犯。
问题:
[单选] 关于累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敲诈勒索罪。甲构成累犯。乙(17岁)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09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12年3月20日又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乙构成累犯。丙因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200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11年2月20日因犯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1年管制。丙构成累犯。丁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月14日止。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丁构成累犯。
问题:
[单选]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构成盗窃罪。这是犯罪()特征的体现。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罪刑法定。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抢劫公务人员配备的枪支,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在犯罪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单选] 甲(15周岁)在参与他人共同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中,对被拐卖的幼女实施了奸淫行为,对于行为人甲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应当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最高刑只能判死缓。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问题:
[单选]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甲(女,34岁)吸毒后帮助顾某(男,l9岁)奸淫孙某(智障女,l9岁),因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乙(15岁)在抢夺妇女张某的挎包时对张某使用暴力,应当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丁(15岁)在盗窃时被发现,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致事主轻伤,构成转化型抢劫。
问题:
[单选] 下列关于爆炸罪的犯罪构成表述不正确的是()。
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问题:
[单选] 美国某商社工作人员杜姆策划、参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对杜姆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处理。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适用其本国的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直接驱逐出境。